第五百二十三章 荊州學派(第2/2頁)

《左傳》之書的批注,在諸多今文士子的概念中,幾乎是不可容忍的。

大漢獨尊儒術後,孔聖人的地位變的至高無上,孔子之道便是士族們的研究重點,而孔子弟子以及其門人世代相傳至漢武帝時的經學以及經說,便是今文經……而後來,從民間或是中秘府以及孔子舊宅得到的先秦古文所寫的經傳,則是古文經。

古文經中,《易經》《詩經》《尚書》《論語》等與今文經大同小異,稍稍有些差距倒也並無大礙,但《左傳》《周禮》這兩套,是今文經中所沒有的。

包含《左傳》《周禮》的這批古文經是一百多年前由漢朝名士劉歆發現的,而今文學派為了保證今文對儒學的壟斷,不讓資源外流,便稱《左傳》等這些今文經中沒有的讀本,《左傳》這套古籍乃是劉歆一手偽造的。

古文派自然不承認這一點,因而兩派的爭執,便就此開始。

可以說,對《左傳》的承認與否,是對古文和今文派傾向的一個重大標志。

如今劉表當眾將這個標志拋了出來……這些從北地而來的今文派系中人,慌了!

名士付遣急忙對劉表道:“明公今日與我等觀摩的這些簡牘中,除去宋師的《五經章句後定》之外,如何尚有《左傳》?且還是予以批注的,當年的太學之中,可從未有人如此做過啊。”

這話裏話外,卻是想用官方的主流論調來壓劉表。

劉表與宋忠對望一眼,兩人分別一笑。

眼前所發生的一切盡在不言中。

劉表語重心長地對付遣道:“古文今文,彼此相爭多年,不見勝不見敗,我大漢的官學雖為今問學說,但畢竟是因自孝武帝起的時政延續,已不符合當下學術發展,敢問諸君,當今天下,論及經學成就之人,當以何人為先?”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言語。

“古之學者必有師,此乃常理,學術之道,無有最,只有先行之人,以老夫觀之,當今天下,能稱之為先師之者,當以鄭公為最,不知老夫此論,諸公可有異議?”

劉表所言者,毫無疑問就是目下聲名在各州都最為鼎盛的鄭玄。

而鄭玄本人所創的鄭學,毫無疑問是兼納了古文和今文兩家的長處所立的。

這是要拿鄭玄當標杆說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