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名正言順的優勢(第2/3頁)

趙苲當下便決定,拒接徐庶,將他趕出府邸。

但猛然間,他突然福靈心至,心生一計。

“足下之言,甚合我心,劉焉劉璋父子,名不正言不順,他們統領蜀中五年,整個益州的世家大族皆深怨其政,只是劉氏父子威壓太深,不敢反之,今劉荊州前來益州赴任,光復蜀中日月,令我益州人再見晴天之日,我趙苲焉有不從之理?”

徐庶站起身,沖著趙苲長作一揖道:“府君有如此遠見,實乃江州百姓之福,徐某這便返回我軍軍營,向劉鎮西轉達府君的一片誠意。”

趙苲伸手道:“有勞徐先生了,還請先生轉達鎮西將軍,趙某這邊,整理城內土冊,倉稟庫府,軍械糧秣,並收拾三軍將士,五日之後,便即出城獻降?”

“五日之後?”徐庶露出些許不明所以之色:“為何要特意等到五日之後?”

趙苲急忙道:“沒有辦法,畢竟這偌大一個江州城,郡署內的官吏都是來自於巴郡各縣不同的望族,兵士中有很多也是諸家曲部,個中脈絡復雜,若是倉促歸順,很容易引起城中激變,但劉璋非賢主,且劉鎮西乃是天子親授的益州牧,只要我對諸官吏好生說明道理,他們一定會歡迎劉鎮西執掌巴郡……”

說到這,趙苲頓了頓笑道:“只是需要些時間。”

徐庶恍然而悟:“原來如此,既是這樣,那徐某就先替劉鎮西應下此事,五日之後,江州東城外,劉鎮西會在那裏,等候府君以及城中官吏出城獻降!”

“一定,一定。”

隨後,兩人又談了一下獻降的細節後,徐庶遂起身告辭。

而趙苲則是長籲短嘆的坐在原地,撫摸著胸口,嘴角露出微笑,頗有些得意。

郭盛疑惑道:“府君既然有意歸順,那為何還要等到五日之後,江州城內諸豪,哪個敢不尊府君之令,末吏願替府君平之!”

“哪個還真會歸降他了?”趙苲擺了擺手,道:“我一家老小皆在蜀郡,此時歸降,豈不是家破人亡?我只是故意拖延他五日而已。”

“待五日之後,劉璝等人的大軍一到,這江州城的兵馬數量就超過荊州軍了,到時候我還怕他劉琦作甚?這不過是權宜之計,你如何還當真了?”

郭盛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還是府君有謀略,知道將計就計,用這種方法拖住荊州軍。”

趙苲正容道:“你且去幫我送送那徐庶,然後再表達些我要歸順的誠意,以此來麻痹他,懂麽?”

郭盛領命,隨即跟了出去。

……

巴郡都尉郭盛,代表郡守趙苲送徐庶來到江州城門處。

徐庶轉過頭,友好地對著郭盛笑了笑,道:“有勞郭都尉引路,徐某先行告辭,還請叮囑趙府君,五日之後,城外相見。”

郭盛猶豫了一下,忙道:“徐君留步,咱們可否私下說上幾句?”

徐盛很是隨和地笑道:“當然可以。”

他一揮手,請郭盛來到城門旁無人的地方。

郭盛四下觀望了一圈之後,見左右無人,方道:“實不相瞞,適才趙苲與徐君所言,乃相欺之言,還請徐君不要為其所蒙蔽!”

徐庶的眉頭一皺。

趙苲的計謀,自然是逃不出徐庶的眼睛,他心中非常清楚趙苲的拖延之計,適才答應下來,不過是將計就計。

不過這個巴郡都尉居然跑到這來,暗自掀了趙苲的底,倒是令徐庶心中詫異。

“郭都尉是何意?”

郭盛拱手道:“我一家老小皆在巴郡,此番劉鎮西兵入益州,但凡是知曉些許天時的,都知道劉璋大勢已去,離滅亡不遠,我郭家也在蜀中立足數十年,不想隨劉璋覆滅,特以此實情相告……趙苲是在等劉璝等人的援軍,若是這些人入了江州,劉鎮西想要打下這山城,只怕就是難了。”

徐庶沒有說話,他只是小心翼翼地看著郭盛,眼眸中不時的閃現出揣度的意味。

郭盛急忙道:“漢豐郭氏,在當地也算是享有盛名,我一家老幼如今尚在漢豐縣居住,並無一人在此,徐先生若是不信,可稟明劉鎮西,讓他去查。”

這一句話,算是抖落出了自己的老底,徐庶心中的疑慮方才去了。

“郭都尉真是忠義之人,徐某信你……劉鎮西乃是天子親任的益州牧,有假節西南之權,若是此番真奪下了江州,日後這巴郡郡守的位置,以劉鎮西的有功就賞的秉性,一定會授予郭都尉的。”

郭盛連忙向徐庶稱謝。

……

徐庶返回大營之後,就向劉琦稟明了今日進江州城的情況。

劉琦聽了之後,有些不太放心。

“那郭盛可靠嗎?”

“他主動向我等透漏了其家族常居鄉縣,應該是可靠的,漢豐離此不遠,若要派人探查,往來不過一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