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培養內應(第2/2頁)

酒宴罷了,劉琦安排徐庶送張松去驛館,行至府外的時候,張松突然開口問徐庶道:“劉鎮西不喜食羊肉否?”

徐庶今日也喝得有些多,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奇道:“誰說的?劉鎮西平日裏最喜食魚,其次便是喜食羊肉了。”

張松皺起了眉頭,道:“既然如此,適才宴席之上的羊肉,劉鎮西席上的羊肉為何那般的少?”

徐庶聞言不由啞然失笑。

“張君非荊州人,不知君侯習慣,君侯並非是不喜食羊,而是有意謙讓,我初至君侯帳下時,也不明白,只是君侯執意如此,一來二去,就習慣君侯的脾氣秉性了。”

“劉君侯是何秉性?”

“君侯雖為人謙和善讓,但並非對人人都如此,君侯只敬有本事的人,與尋常手下飲宴,君侯食肉從不謙虛,都是吃最好的一份,但與有本領的人,或者說是為君侯所敬佩認可之人,那君侯不論做什麽,都以所敬之人為先。”

言罷,卻見徐庶伸手拍了拍張松的肩膀,道:“張君之能亦為君侯所敬,故今日席間最好的肉,則是在張君鼎中,這可與張君是不是劉季玉的使者無關。”

張松聞言,不由陷入了沉思。

……

第二日一早,劉琦等人帶著張松、徐庶、劉曄等人前往南郊。

此時正值開墾季節,雖然有些晚了,卻也不耽誤農忙,荊州軍的將士們在各部軍尉的指揮下,協助江州本地的齊民黔首,開墾荒田,整個南郊的田地中,不論軍馬都在按規矩開墾田地,大有一副欣欣向榮之景。

江州的郊區地形復雜,山地較多,劉琦這一段時間派人仔細勘察,在南郊一帶選出了降水量豐富,可以依山開墾的梯田,同時他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搭造水車,用以汲引灌溉,如此一來甚是便利。

西南地區丘陵地勢較多,不可能像是在荊州一樣,施行大面積的種植,若是要保證農耕的產量,就要擇選適合的地址,依照不同的地形和雨量開墾梯田,並活用水車。

水車相傳是在劉宏當政時期,由十常侍畢嵐發明制造,但這個說法並不是為人認可,以十常侍當時的身份和地位,畢嵐應該是沒有時間研究這種東西,想來是他麾下的智囊團中人所創,然後將此功歸於畢嵐。

時至如今,由於信息和技術滯後,再加上戰爭頻繁,水車只是在部分的郡縣用以輔助農耕,並不能全面普及。

但是這一次,劉琦入蜀之後,在江州進行試點,將這些有利於蜀中農業發展的工具,統統帶進了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