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審計核查(第2/2頁)

幾個人一同起身,道聲:“諾。”

三人走後,劉琦一直在廳中,靜靜等待。

若是等不來信,那回頭他就得跟姓賈的好好談談心了……

但賈詡最終還是沒有辜負劉琦的期望。

很快,便見許鄲急匆匆地趕回了劉琦的府邸,向他獻上了一份簡牘。

仔細一問,是這幾位謀士在離開府邸之後,賈詡借口如廁,慢了那幾人一會,隨後將一份早就準備好的簡牘,悄悄給了許鄲,讓他幫忙轉給劉琦。

劉琦將那簡牘展開後一看……連字都不是賈詡自己寫的。

“善藏者,就是不想讓人抓住把柄啊,活得真累。”劉琦無奈地搖了搖頭。

次日,劉琦下達命令,著襄陽學宮、長沙學宮、西陵學宮等荊州主要學宮,每一間學宮推薦一百名十七歲以上的學子名冊和履歷到州牧署,因牧署有臨機要務,需要用這些學子。

同時,劉琦將消息散播在各個學宮,這一次州府所要處理的臨機要務,若是被選中的學子能夠做得好,可以算作科考成績,酌情給予評優。

荊州已經連續三年施行科考制度了,各郡的儲備官員,就算是要走門子,但也同時要走一遍考試的流程,這是硬杠,不容變更,這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為了維護參考的公平制度。

雖然不能夠直接酌情提拔,但若是能夠算在科考的成績中,對於這些士子也是天大的好事。

一時間,整個荊州報名為州署這次臨機要務而主動獻身的學子絡繹不絕。

當劉曄、荀攸、蒯越等人知道了劉琦的舉動後,不由皆在心中大感佩服。

君侯當真是高明。

這次對攤丁入畝施政情況的深入檢查,他不用在職官員,而改用各學宮的學子……擺明了就是不想給下面的人暗中動手腳的機會。

荊州學宮的學子,本土學子只占一部分,很多都是從北方各州郡南遷過來的,由於離開了故土,沒有家族基業庇護,他們做夢都想在荊州當官,重振家族的往昔崢嶸。

而在這種原因的促使下,他們必然會兢兢業業地為劉琦賣這一次命!絕不會有半分疏漏。

而由於攤丁入畝主要審查的田地,編審之年,一旦核實準確了,照例造冊,則無需再加稽核,以後若是再行稽查,只需在原有田畝之上另加新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