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算計皇帝(第2/2頁)

這話說的不是很好聽,但卻清清楚楚的戳中了劉協的軟肋。

“那依你之見呢?”

“當此時節,陛下當尋一支外援,用以做位奇兵……自古以來,那些雄才大略的聖君帝王,身邊從無從一而終可信臣子,只有左右權衡,多謀派系,相互制衡,才是聖君之王道。”

“王道,王道。”十五歲的劉協聽了這兩個字,眼中不由放光:“那李愛卿且說說,以今時今日之局勢,當用何人為外援?”

“陛下,那位外援不是前幾日就向陛下表示過臣服麽?”

“前幾日?”劉協認真地琢磨了一下,接著恍然道:“你是說……曹操?”

“對。”

劉協猶豫地道:“曹操?他可是袁紹那邊的人。”

“原先是,可現在不是了。”李儒對著劉協作揖,沉聲道:“若曹操當真是袁紹的死忠,為何又專門派人來雒陽,向陛下稟報袁紹在兗州南渡之事?這說明,曹操已經對袁紹存了狐疑之心,不想跟著袁紹在幹了,當此時節,正是陛下借機向曹操示以招攬的大好機會。”

劉協聞言猶豫道:“可行麽?要知道,董卓當年可就是被何進從外藩召入京師,因而導致京師大亂,江山倒懸。”

李儒搖頭道:“陛下放心,眼下的局勢和當初完全不同,董卓昔日的西涼兵何等強悍?況且曹操出身高門,斷然不會行董卓那般的虎狼之事,而且他還是宦官之後,論及出身也難以得到大部分門閥的支持,非得有陛下站在背後替他撐腰不可,再說了,當初董卓入京,何進剛死,京中兵馬無人統一調配,讓人鉆了空子,而如今雒陽有太傅和太師作甚,又有呂布和劉琦兩人掌兵,曹操對他們只會起到制衡的作用,斷然不會形成大禍,此時局與彼時局根本無法相比……更何況,陛下若是召了曹操,也可斷袁紹一臂,何樂而為不為之?”

李儒能言善辯,年輕的劉協自然是被他說得有些意動。

不過他畢竟不是那種莽撞的孩子,沉默了少許之後,方道:“容朕細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