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子明,公明?(第2/2頁)

“諾。”

諸葛亮當即領命,不過他隨後似乎又反應過味來,奇道:“陛下適才所言的那些地方,怎麽卻不包含雒陽?”

“嗨!”劉琦擺了擺手,道:“人家主動請旨北歸了,朕若是將他們一家都弄到雒陽來,豈不是好像朕信不著他們似的……再說了,人家士公全族北歸放下兵權,誠意滿滿,也就是想求個安穩,朕將他們全族遷到雒陽,人家會不自在的。”

諸葛亮恍然:“陛下真是心胸寬廣。”

就在這個時候,龐統急匆匆地走過來,對劉琦施禮道:“陛下。”

“士元有何要事?”

龐統雙手持一份簡牘,呈給劉琦:“此乃從叔特意寫給陛下的書信,說是有要事請陛下處置。”

“恩師?”聽了是龐德公的書信,劉琦不敢怠慢急忙接過。

當他看過內容之後,不由哈哈大笑,然後瞅向諸葛亮。

“師弟,又一年將至,你也是十八虛歲的人了,雖然尚不足雙十,但恩師之意,你如今在朝中為官,總管尚書台,所謂事急從權,早些就早些吧,也是時候該冠禮行表字了……就如同士元一樣。”

龐統去年被龐德公賜了表字,他雖也不滿雙十,但很多大家族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為了防止一些特殊事件(如遊學,入仕,離家,父母病逝等多種原因),都會先行取好表字,用作備用。

至於這個表字誰取……

在這個時代,相比於父輩,恩師或是族長為徒弟取表字的情形更多,宗法社會的‘孝’,並不僅僅止於父母。

師族之長的地位,有時候乃至於超越父母。

諸葛亮忙道:“既是恩師之意,亮自當遵從,只是不知恩師給亮取了什麽表字?”

劉琦繼續看著手中的那份簡牘,道:“龐老師和德操先生,在荊州時都有授業於你,於情於理都算是你的恩師,兩位恩師各有一個主意,恩師尚長公意為你取表字‘子明’,而德操先生則更傾向於為你取表字為‘公明’……你喜歡哪一個?”

“這個……”諸葛亮有些猶豫了。

子明……公明?

劉琦繼續道:“你的名中一個‘亮’字,自有取光照耀之意,所謂‘照臨四方曰明’,兩位老師給你的表字中,有這一個‘明’字,卻是正與你本名相合……關鍵就是在另外一字。”

“子字為尊乃自古之理……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公’字歷來都顯方正之道,這兩個字,倒是都挺合適的。你喜歡哪個?”

諸葛亮猶豫了一下:“不知陛下對此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