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漢代的醫(第2/2頁)

兩個人聞言,不由大喜過望。

若是真能解決生源問題,那醫學院的發展,和現在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技術的延傳除了技術本身的價值之外,更需要能夠被前來學習的人認可。

但是對大漢朝而言,醫術在人們心中的認可度目下還是有些太低了。

這年頭,是個人都願意當士子,是個人都渴望讀經學,再往下那就是務農重地,至於商人,醫者這樣的行業,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屬於賤業,一般是不遭人待見的。

但醫者在這個時代雖然不入流,但普通的氓首偏偏還學不了,因為中醫對學醫的人的文化素養還有一定的要求,不識字且不通老莊的人,還根本學不了中醫,以至於在這個時代,醫者成為了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行業。

有能力的人不稀罕學,沒能力的人想學學不來。

這一點讓學醫的人數驟減。

在這個時代,生了病根本就沒有辦法能夠及時找到醫者進行有效的治療。

大部分的人,特別是鄉裏中的人,生了病之後基本上都是自查自治,自己給自己配藥湯喝。

沒有醫生診治,大部分人只能自己的一點微末常識來給自己或是自家人診治,那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生病奪走了大量人的生命,別說活到四十,五十歲,在鄉裏之中有很多人甚至熬不過總角之年就被疾病奪取了生命,而三分之一的人則可能活不到束發生子。

因此,及時的提高衛生醫療條件,對於大漢人口以及保存有效的生產力來說,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而針對此一點,劉琦已經有了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