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三根柱子(第2/2頁)

老宦官讓出了一條路,緩緩地關上了殿門,將寒涼的夜風阻隔到了門外,但隨著他轉身再去看這殿內,心中頓時竟生出了些許波瀾。

諸葛宛陵是丞相,國主尚幼,難以理政,他明裏暗裏都能算得上是半個國主。

高長恭,大司馬大將軍,也是三公之一的太尉,總領全荊吳的兵馬軍政。

孫既安,同樣是三公之一的禦史大夫,監察百官。

這大殿之內,荊吳的三位頂梁柱齊聚一堂……當然老宦官知道,他們三人絕不會是打算聚到一起來喝茶閑聊的。

老宦官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而孫既安則是靜靜地聽完了高長恭簡略闡述了先前和諸葛宛陵商議的結果,他望著墻上展開的那巨幅地圖,搖頭輕聲道:“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孫既安此話一出,諸葛宛陵微微坐直了身子。

他等的就是這不同看法,若人人的看法都與高長恭相同,又何須再議?何況孫既安身為如今士族的領頭羊,如果不能做好表態,日後朝堂上麻煩只會接踵而至。

被人否定之後,高長恭也絲毫沒見有什麽不悅,反而順手給自己倒了一杯熱茶,小心地吹著,嘴角帶笑。

孫既安會反對,他一點也不覺得意外,諸葛宛陵曾對他說過,孫既安這個人,看似溫和淡泊,但胸中塊壘不亞於其父孫鐘,只不過在孫鐘多年累積的光環之下,顯得不太起眼罷了。

只是不太起眼,卻永遠存在。

孫既安開口道:“這幾年來,滄海一直韜光養晦,雖居於苦寒之地卻也累積起了不容小覷的國力。我荊吳地處南方,地勢起伏不定,山水眾多,叢林繁茂,與北方一馬平川千裏平原的地貌有天壤之別。這樣的地貌,不利於行軍,更不利於大規模的入侵,這也是為什麽當年唐國明明有大軍壓境,然而我荊吳之兵卻仍然能堅持數月之久……現如今唐國滄海結盟,顯然那滄海國主也是一心想要開戰,自是胸有成竹……”

似乎是在觀察高長恭和諸葛宛陵的神情,孫既安稍稍停頓了一下,而高長恭立即一擡手,微笑著道:“孫大人不必有所顧忌,今晚邀孫大人前來,本就是要孫大人一同參謀,還請暢所欲言。”

孫既安謙恭地拱了拱手,道:“在大將軍面前侃侃而談,難免有班門弄斧之嫌,我也只是幾點淺見,還請大將軍不要見笑。”

他未等高長恭作出回應,接著說道:“在我看來,未來即便滄海與唐國聯合出兵,卻也不大可能直面現如今根基已穩的荊吳,大軍南下,先不說北方士兵能不能適應南方氣候,光是糧草轉運就是一個問題。而且滄海的虎豹騎都是重甲騎兵,荊吳境內水系充沛,九曲十八彎,騎兵不擅水戰……所以,我猜兩國接下來的動作怕是會先沖著墨家而去。”

孫既安的手指在墨家那廣闊的土地上拍了拍,“墨家雖山河廣袤,人口眾多,更有有甲士五十萬,騎軍二十萬,但畢竟不可能分配到每一寸國土之上,面對滄海和唐國兩家聯合出兵,光是延綿的邊境線防守就已十分困難。”

“而滄海並非只有重甲虎豹騎,更有近十五萬的精銳輕騎,這樣的軍隊一旦長驅直入,向內可以直插腹地,逼迫墨家軍隊回防,向外,也可以從背後騷擾邊境各個重鎮,讓墨家首尾不得兼顧,隨後唐國軍隊再趁這時候大舉推進,墨家必然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