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太守之子(第2/2頁)

她沒有說下去,低著頭卻擡著眼,小心翼翼地去看袁公子的臉色。

袁公子眯眼看了一會兒這位毫無怯意的老板娘,倒是覺得十分有意思。他當然知道這間客棧為何存在,也知道為何十多年來這條路都沒有被畫入本郡地圖的原因。

這天下四國,雖然不至於禁止商人交易,可自前朝以來,重農抑商都是一項國策,從未更改。

商人要出邊關,與番邦異族甚至敵國做交易,都得繳納一筆不菲的關稅,才能換取那看似輕巧單薄,實則卻有千金之重的通關文書。

除了高昂的關稅,還有那與販賣的來財物息息相關的市稅,茶葉、鐵器、紙、漆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稅收。這些錢從郡縣一級一級地向上,最終充盈國庫,可以說是一國之根本。

而走私這種行為,不交關稅,更無市稅,無異於是從官府的虎口奪食,對待這些人,官府向來都是嚴之又嚴,畢竟,誰家會高興自家的米倉裏,出現一群偷吃糧米的碩鼠?

然而就算法律嚴明,走私這種事情不管是荊吳墨家還是滄海唐國,都是屢禁不止。

畢竟對於商人來說,只要有數倍的錢財可賺,就足以讓他們鋌而走險,於是很長一段時間裏,走私商人們使勁渾身解數,上下打點,總還是能找到薄弱處。

雖然說這樣的走私,還是得給官府的某些人不少財物用作賄賂,可比正經出關總是好上不少。

而袁公子的父親,看來是清楚這一點的,若不是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是默默從中拿了好處,這條走私路線又怎會存在?

天下熙嚷,皆為利往。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不僅僅只是說商人,更是這些辛苦讀書,只為了穿上一身官袍的官員們。

不過袁公子的父親頭頂上還有朝中諸位大臣,再頭頂上,還有李求凰和楊太真,他倒也不敢明目張膽。

老板娘本覺得自己的話語已經足夠有力量,可偏偏袁公子卻還是這般不溫不火的目光,這讓她心中一時也有些古怪,若是太守大人的長子不知道這件事情,她是不相信的,可現如今……

她心中一緊,難不成,是要出什麽事兒?

袁公子卻突然笑了起來,道:“你們為什麽在這地方開一間客棧,我可管不著,那是我父親的事兒。”

聽到這句話,老板娘懸著的心微微平復了些許,結果轉而又聽見袁公子道:“可我剛剛當了都尉,總得做點該做的事情,接通報!你這裏藏著朝廷要犯,識相的,就自己把人交出來。否則……”

他冷冷一笑,拍了拍手,身後那近五十騎的軍士們齊刷刷地抽出馬刀,夕陽的光輝照射在刀刃上,冷厲的鋒芒卻像是已經砍在了老板娘和褚苟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