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全城封鎖(第2/2頁)

話音落下,整個朝堂又是一陣應和,聲音之大幾乎要掀開大殿之頂,嚇得年僅十六歲的小國主劉三雙肩一抖,雙腿已經開始微微顫抖起來。

雖然說朝堂之爭向來有之,平日裏小國主聽了不少,但近來發生的事情實在是讓他應接不暇。

先是孫同叛亂,再是唐國大軍壓境,現在就連荊吳大將軍高長恭也成了逆黨,這明明是一座廣廈的荊吳,突然一下子變得四面漏風,讓他這個端坐在朝堂的國主脊背發涼。

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以為所謂衣帶詔只是孫同等人自行偽造的,然而他卻知道,那衣帶詔確確實實出自他的手筆!

只不過,他畏懼疼痛,本該用血寫就的衣帶詔,變成了朱砂毛筆的字帖,但在他看來,如今的局勢變換,幾乎是他一手造就。

丞相諸葛宛陵靜靜地跪坐在位子上,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好似朝堂中的吵鬧和謾罵根本不值得他有半點在意,但其實他的目光一直朝著一個方向,眼眸裏就像是清澈的水面,倒映出孫既安低頭不語的樣子。

有些時候,事情往往有完全不同的兩個面,就好像浮在湖面上的小紙船,盡管看上去他已經因為劇烈的波濤快要翻覆,但對於一整面湖來說,卻不過只是清風吹動而掀起的淡淡波瀾。

處於廟堂多年,並且才智過人的諸葛宛陵自然是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的,而他也很清楚無論百官如何怒罵,聲音猶如滾滾雷霆,但若是烏雲沒有動作,就只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已。

孫既安就是那一團烏雲。

孫既安作為孫鐘去世之後的士族領袖,孫既安的分量可想而知,甚至他只需要走上一步,說一句話,就可以真的領著憤怒的百官,把那位站在前排始終默默忍受著謾罵的周公瑾生生撕成碎片。

然而今天朝會,他卻一句話都沒有說。

這當然不是說孫既安沒有那個膽量,要知道他就任禦史大夫一職時,已經多次公開地和諸葛宛陵打過擂台,對於校事府這個權力大得有些畸形的衙門也做出過數次攻擊和打壓,但這一次他的沉默,本身就代表了他的一種態度。

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諸葛宛陵所預料的那樣,這場朝堂上的鬧劇雖然持續了整整一個時辰,但因為一直沒有足夠分量的人領頭,最終只能在他的幾句話中平息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