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第2/4頁)

老爺子的師門很神奇,他們的師門裏人特別多,很多知名的中醫,幾乎都是他們師門裏的人。有幾個名字,李時柚甚至還在教材裏見過。

他們的師門最初建立就是為了治病救人存在,一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他們收徒弟不看資質,也不限人數。但是也有要求,學成的人要先跟前輩到處遊歷行醫,主要是為了鞏固醫術,把自己的所學,用到實際的病例中去,而且還能幫助沒錢看病的人。

遊歷最低也需要五年時間,如果他們的醫術得到前輩的認可,就算學成出師,可以在外面行醫。

老爺子師門跟政府也有聯系,他們師門裏的人,現在出門遊歷行醫。都是跟著政府安排的移動醫療隊走,裏面不僅有他們師門的前輩,還有一些其他醫院的專家,這些人跟著醫療隊,能學到更多的醫術。

不過老爺子說,當初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省錢。他們師門裏人多,但是錢不多,跟著醫療隊走,有人會安排吃住,還有補貼,很劃算。

不止省錢,政府也會對他們有特殊照顧。他們得到前輩的認可後,政府也會認可他們的醫術,給他們頒發行醫資格證,如果他們不想在外行醫,政府還可以幫他們安排工作的醫院。

不過一般這些人都不需要政府幫忙安排醫院,能出師的人都是有真本事的人,很多人遊歷還沒結束,就會被同隊的專家看上,邀請他們去醫院上班。

老爺子這次熬的紅糖,補氣血效果好,很適合產後婦人。一般在大醫院住院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照顧,對這種藥需要的不多,可有可無。

但是偏遠地區,很多婦人產後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很需要這種藥。

過來幫忙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外遊歷的醫生,他們走過很多地方,見過的病人多,治過的病人也多,治過的窮人更多。很多人不願意花錢住院,這些便宜效果又好的養身體的藥,對她們來說尤為重要。

李時柚偶爾聽他們互相交流病例的時候,都忍不住懷疑,他們說的是不是真的,怎麽會有人連幾塊錢的藥都不舍得吃。就算在他小時候,大家都很窮的時候,他也沒經歷過這麽艱難的情況。

這樣的現實,李時柚雖然不願意相信,但是理智告訴他,這是真實存在的。

這群醫生裏,有個人李時柚特別在意。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名叫侯銘,他看起來很滄桑,臉看起來比同齡人要老幾歲,不過他精神不錯,眼睛十分明亮。

雖然他看起來年紀很大,但是李時柚卻總覺得能從他身上看到旺盛的生機,就像是在陽光下茁壯生長的莊稼一樣。

這個人是老爺子的徒弟,在師門裏學成後也出去遊歷行醫。他去的地方特別偏遠,五年前那個地方才全部通上電,去年才修了火車站。

那裏實在太窮了,到現在也還有很多孩子連初中都讀不完,就要出來打工,更別提醫療資源。

整個縣城裏只有一個醫院,裏面的醫生和護士加起來就十幾個人,它能運轉十幾年,全靠著政府補貼。

每年來醫院裏看病的人,少的可憐,大部分時候,醫院裏都是半空著的。不是沒有人生病,只是沒有人有錢來看病。

就算有人來看病,也都是病重到一定程度,不住院不行了,但是這樣的人來住院,又交不起住院費。

侯銘剛去到那個地方的時候,縣裏還沒有醫院。當地的人生病了,就找本村的醫生,大部分醫生都沒有認真學過醫,甚至連行醫資格都沒有,只會看頭疼發熱,肚子疼也只會開一種藥。

侯銘花了五年時間,都沒有走出那個地方。生病的人實在太多了,大部分又都不出來看病,就自己忍著,他只能一家一家的走訪,還要提前聲明自己不要錢,才有人會過來看一看。

從開始遊歷,侯銘就是師門裏要錢要藥材最多的那個。別的同門看病,偶爾還能收回藥錢,但是侯銘遊歷的五年時間,治病賺到的錢,連吃飯都不夠。

五年時間結束,侯銘可以出師了,但是侯銘卻沒有離開,從此就留在那個地方,開了一個小診所。他開的診所不僅不賺錢,很多時候還要自己出錢找病人。

最近幾年,那個地方開始發展了,很多人能走出去,也有些孩子開始能上更好的學校。政府也開始往這裏傾斜資源,幾乎每個窮苦的人家都能拿到補助,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敢出門看病。

不過現在比以前好了一些,不用侯銘自己上門,那些人跟侯銘接觸多了,敢自己上門找侯銘看病了。

侯銘的診所裏沒有賺過錢,但是他的診所名氣在師門裏是最大的,每年都會有新學成的人去侯銘的診所裏幫忙,他的診所裏從來不缺人手。他們師門裏收到的診費或者捐款,也是侯銘要多少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