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3頁)

哪怕被人當著面說自己刁滑奸詐,劉驥辛也是笑眯眯毫無動氣的模樣,不緊不慢地道:“哎,張伯何必這麽說我?”

他朝著元裏又行了一禮,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我只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賢主而已,不曾說過舊主的一二閑話,哪裏算得上背主之嫌?”

元裏扶起了他,哭笑不得地道:“所以你就找到了楚明豐?”

“並不,”劉驥辛順著他的力道起身,“元公子,我找的是你。”

元裏露出驚訝的表情。

老奴在旁道:“這兩人雖是大人派來要交給您的人。但大人結交他們時,特意說過是為您所收攬,他們既然還同意前來,自然是奔著您而來。”

元裏不由好奇了。

他雖在洛陽有了些名聲,但不過是從汝陽傳過來的孝順之名,以及托了楚王府與老師歐陽廷得來的名氣。一個小小的汝陽縣令之子,哪裏來的能力能吸引到別人投奔呢?

劉驥辛似乎看出了他在想什麽,開口道:“能讓歐陽大人迫不及待收為弟子,又讓太尉大人與京兆尹大人也滿口稱贊的人,屬實讓劉某極為好奇。今日一見公子,劉某更是折服在公子風采之下。還請元公子莫要拒絕劉某,容劉某待在您的身邊吧。”

元裏自認為自己尚未揚名,沒有足夠嶄露頭角的表現。卻不知在無數人眼裏,他已經小有名氣了。

尤其是他拜訪太尉大人時反而被歐陽大人收為弟子的事情,更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劉驥辛做過京兆尹詹啟波的謀士,那日詹啟波回府後不斷感嘆著什麽“後生可畏……沙盤……三路分擊”,或是“千裏饋糧,護送隊伍人數幾何,馬匹幾何”,這些話都讓劉驥辛升起了深深的興趣。等他聽到太尉大人毫不吝嗇地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元裏公開贊揚時,這股好奇便立刻轉化為了行動力,當即找了門路搭上了楚明豐的線。

元裏心道果然,這人是因為他老師才來投靠他的。

他在心裏嘆了口氣,不過還是歡迎人才的投奔,笑著道:“能得兩位相助,是我之幸事。”

見元裏收下了這兩個人,老奴才道:“元公子,將軍不日便要回邊疆了。屆時,府中便拜托您了。”

元裏立刻轉身看向他,“楚賀潮要回去了?”

老奴點頭應是。

元裏的表情變得微妙。

楚賀潮連泥地裏的一個銅板都要撿起來,因為懷疑他和那批貨有關硬是跟了他好幾天。結果現在連糧都沒要到,就準備走了?

這裏面說沒古怪他都不信。

這更加讓他確定,亂世即將到來了,所以楚賀潮才要在徹底混亂之前離開洛陽這個大染缸。

他不動聲色地問:“將軍已經將軍餉要回來了嗎?”

老奴道:“北疆有急情傳來,將軍準備提前回去。至於軍餉,將軍已經求來了一部分。”

楚明豐一死,楚賀潮便再次上書問天子要糧。天子應當也對楚明豐的死感到滿意,也或許還有幾分可惜,這一次給糧給得分外痛快。但因為朝廷財政的問題,這一批糧最多只能撐三個月。天子似乎準備秋收後收上賦稅再給北疆下半年的糧食。

楚賀潮沒說什麽,帶著糧就準備走人。

元裏不得不贊上一句這兩兄弟夠狠。

表面看上去,朝廷只給了三個月的糧打發楚賀潮,楚賀潮著實太過委屈。但實則亂世將至,一旦天下亂起來,各地都會擁兵自重,拼命屯糧留作己用。朝廷本身就已貧困,到時候自顧不暇不說,他們回頭一看,發現還把僅剩的糧都給了楚賀潮,這不就是損自己之糧,補他人之庫嗎?

那個時候,建原帝恐怕要後悔死了,他別說再去關注幽州與邊疆了,只怕連中央軍五大營中的這一萬多人都養不起了。

元裏忍不住悶聲笑了。

夠壞,他喜歡。

這麽一看,楚賀潮還是現在走了好。亂世之前將糧食運回北疆,到時候哪怕建原帝後悔了想要將糧食要回來,也無能為力了。

元裏心中有些艷羨。

如果可以,元裏也想要盡早脫身。亂世將臨,找個遠離京都的地方屯兵屯糧才是正道。俗話說得好,廣積糧,高築墻,緩稱王。

但他身為楚明豐的“妻子”,在楚明豐剛死之後是怎麽也無法拍拍屁股就跟著小叔子離開的。更何況元裏還未立冠,還未出仕。對天下人來說,他元裏屁都不是。沒個正兒八經的舉孝廉出身,還想要和各位群雄在亂世並肩而立?

說笑呢吧。

元裏需要做的,就是留在洛陽穩住後方,斂財屯糧,等待兩年後立冠出仕,正兒八經地站在政治大舞台之上。

想到這裏,元裏也不再可惜。他笑著點頭,“那我便去給將軍準備準備送行的東西吧。”

元裏將鄔愷與劉驥辛安排在了聞道院,吩咐林田好好照顧他們之後,就去準備給楚賀潮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