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3頁)

很快,元裏就聽到了系統的提示消息。

【萬物百科系統已激活。在軍營中達到小有名望一任務已完成,獎勵已發放,請宿主自行探索。】

就如同香皂配方與白砂糖配方一樣,細鹽的提純方法也出現在了元裏的腦海裏,並且變成了符合北周當前環境可以辦到的最佳細鹽提純方法。

仔細地將配方看完並牢牢記住之後,元裏不由露出了笑。

幽州的東部就是海資源豐富的渤海,既然身邊靠海,那就一定要利用起來,才能不辜負幽州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在世人的眼中,幽州一向貧窮而偏僻,財政常年處於負數。又因為多有罪犯流放到幽州,關外胡人也有不少遷入幽州,所以世人一向對幽州的印象不好。

這樣並不好。

如果幽州對外的形象一向如此,那麽即便是亂世逃難,百姓也不願意千裏迢迢逃到幽州。白米眾在幽州肆虐了數月,搶奪了不知道多少豪強地主的財產。等他們平定起義軍之後,被豪強藏匿起來的田地和農莊便會大量暴露出來,而這些土地和莊園都需要人力進行開發種植。沒有百姓,幽州的建設何談其他?

更不要說那些有錢有學識有名氣的謀士,誰會閑的沒事往幽州跑?

哪怕現在有起義軍在各地肆虐,洛陽仍然是士人追逐的政治中心。

在洛陽,他們可以得到人脈、政治資源,能夠快速的揚名,得到很好的發展。但在幽州,他們又能得到什麽?

像劉驥辛這樣肯跟著元裏跑到幽州的謀士終究還是少數,哪怕是劉驥辛,現在也沒有將元裏完全認作賢主。

元裏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首先就要改變幽州帶給世人的貧窮荒亂的印象。

等幽州變得富饒安寧後,百姓自然會往幽州趕來。而想要吸引士人,則需要更有吸引力的東西。

比如……亂世中實力強大的軍閥,比如一個求賢若渴、師從大儒、才德之名遠揚的幽州刺史。

元裏這麽想著。

想完之後他不禁哂笑,名聲的作用,他是越來越能體會得到了。

半個月後,得到激勵的士兵們奮勇地又攻下了白米眾一座城池。而元裏的名聲也在新一輪救治士兵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他哪怕沒有上戰殺敵,沒有獲得實打實的軍功,但獲得的名望卻遠遠高過了攻城的將領,元裏很忙,沒有注意到這件事,但他身邊的人卻注意到了。

他的身邊人對這種情況樂見其成。元裏並沒有和將領們搶功勞,哪怕是楊忠發和何瑯也不能指責元裏什麽。而這兩位將領也知道是非好壞,下了戰場後就來找元裏道謝,感激元裏救了他們麾下士卒。

元裏與他們客套了幾句,這又變成了一則在軍營之中傳頌的佳話。

聽到這則佳話之後,元裏忍不住笑了,他有意教一教鄔愷,問道:“你可知這則佳話傳開會有什麽用處?”

鄔愷沉思片刻,不確定地道:“讓士卒們知道楊大人、何大人時刻想著他們?”

“不錯,”元裏點頭,“兩位將軍親自來同我道謝,士兵們不止會感恩我這個救了他們的人,同樣也會感恩為了他們對我道謝的將領。他們會覺得兩位將軍愛兵如子,因此心懷感念。他們對兩位將軍的感激,不會低於對我的感激。”

鄔愷皺著眉,“為何?明明是您帶著士兵救了他們。”

難道救他們一命,還比不上一個彎腰行禮,一句道謝嗎?

“這便是官職帶來的效用,”元裏倒是很平靜,“疾醫救了再多人也只是疾醫,不會被眾人交口稱贊。但一個位高權重、威嚴厚重的將領若是能夠看到底層士兵,才會更令士卒心生感動。哪怕他們什麽都沒做,只要說上幾句話,就能取得無名氏努力千百日的結果。”

這便是人人都想往上爬的原因。

更大的權勢、財富,與一舉一動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一旁的劉驥辛若有所思地看著他,忽然道:“公子會因此而不甘嗎?”

“不甘?”元裏失笑,他反問道,“我為什麽要不甘?”

此時此刻,在只有他們三個人的營帳裏,元裏也不顧忌什麽。他揚眉,帶了點少年意氣地道:“我只想做我想做的事,做我能夠做到的事。況且……”

他調笑似地眨了眨眼,“我還這麽年輕,在以後,我的成就可不一定會輸給這兩位將軍。”

他有上輩子的記憶,還有一個系統,如果元裏還不能建立一番大功業,他都要看不起自己了。

這話說得斬釘截鐵,劉驥辛從元裏身上看到了幾分鋒芒。他眼睛頓時一亮,意味深長道:“我倒覺得公子在軍中也能獲得一個官職。”

“您射殺馬仁義,助將軍五百騎兵大破兩萬白米眾,少年英傑不外乎如此。公子又改造了傷兵營,救治了諸多士兵,還給傷殘士兵一條活路,在軍中的聲望已然不低,”劉驥辛冷越說越激動,語速也越來越快,“軍功在身,名望在身,換得一個都尉軍候的官職輕而易舉!只是可惜您現下還未立冠,百般好處竟無一能占,這,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