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3頁)

次日,元裏便開始收整給洛陽的糧食。

在他整頓糧食時,身處並州的張良棟聽聞天子都吃不上飯這件事後,也連忙從當地糧倉中調出了許多糧食給元裏送去,讓元裏把這些糧食一起送給天子。

護送糧食前來的乃是他的弟子,弟子道:“老師時時刻刻憂心天子處境,還讓在下同您說,若是天子有難,咱們為人臣的自當想盡辦法為天子排憂解難,天下人都能餓著,怎能讓天子餓著?”

看著這比預計之內給洛陽的糧食還要多三倍的糧車,元裏微微皺起了眉,“這是並州雁門郡的糧食?”

張良棟的弟子拘謹道:“是。”

他頗有些訕訕。

畢竟這是並州的糧,他們老師沒有經過元裏和楚賀潮的首肯便自作主張地將糧倉中的糧食送了過來,實屬有些不應該。

他們勸也勸過了,但張良棟是實打實的北周忠臣,滿心都是天子。一聽天子沒糧食吃急得恨不得把自己家底子送到洛陽去,他義無反顧地籌糧送到了元裏這,被弟子勸告後還發了脾氣,告訴他的弟子們元裏也是效忠天子的好臣子,定然和他一樣不忍天子遭難,看他送糧過去只會高興。

但元裏並不開心。

張良棟雖然是並州雁門郡的郡守,但並不代表雁門郡內的百姓和糧食都可隨意被他支配,更何況這些糧食彌足珍貴。

然而張良棟是忠臣,此舉乃是擔憂天子,自身有名望又對元裏多有幫助,元裏也不能說他什麽。

他在心裏輕輕嘆了口氣,輕描淡寫地道:“好,這些糧食就放在我這吧。勞煩你回去告訴先生一聲,並州如今剛剛穩固,最為重要的便是開墾荒田耕種,只要並州足夠安穩,產糧夠多,我們就能送更多的糧食給天子。其他的事情皆由我和將軍來對付,先生不用擔心過多,專心做好雁門郡的事吧。”

見他沒有責罵,也沒有遣返這些糧食,張良棟的弟子松了口氣,徹底認同了元裏忠臣之心,佩服地道:“刺史大人匡扶北周之心,令在下嘆服。”

等人離去後,林田看著這些糧車,遲疑道:“主公,當真要將這些糧食送到洛陽嗎?”

“安排一隊人,將其送到北疆去,”元裏淡淡地道,“再派些人前往雁門郡,盯著張良棟。”

林田低頭行禮,“是。”

十日後,劉驥辛和郭茂送走了洛陽隊伍。

臨別之前,郭茂滿面憔悴憂愁,看著裝車的糧食更是不舍心疼。

他依依不舍地從糧食上收回眼神,朝洛陽來的帶隊人道:“唉,咱們北方去年可是遭受了一場幾十年不見的大雪災,想必朝廷也聽聞了此事。周邊幾個州郡都沒逃過這一劫,土地都被糟蹋得差不多了。緩了一年才堪堪緩了過來,也因此,去年的糧食收成實在不高……我幽州又不像冀州、青州一般富有,能拿出這些糧食來,也是刺史大人同大將軍盡力從自己的口糧中分出來的,還望天子諒解。”

劉驥辛也苦笑著,狀似不經意地道:“我等原本還想上書向朝廷要糧的……”

他們這麽一說,洛陽來的人哪敢不滿,都嚇得連忙道謝後就帶著糧車跑了,生怕他們當真朝洛陽要糧。

看著他們逃竄的背影,郭茂與劉驥辛緩緩收斂了面上的神情,頗有些譏諷地看著他們消失在路頭。

朝廷已然淪落到這個地步了啊。

郭茂搖搖頭,“劉兄,咱們也回去吧。”

*

攻打李立時,兵力必然要帶走一些,那留下的兵力便不夠用了。

洛陽的人一走,幽州、並州便開始了征兵。

幽州此次打算征兵五萬,並州兵則征兵十萬。

征兵令一出,前來投軍的人絡繹不絕。

這幾年來,幽州兵的待遇可謂是傳遍了幽州。幽州兵能用最新的武器,穿最保暖的衣物,還有能夠吃到飽的飯。

只是這些,便讓百姓們向往不已了,但還不只是這樣,幽州兵竟然能每一個月吃一頓肉!

還不是一人只能吃一口嘗不出味來的肉,而是大碗大碗冒著油汁的肉!

大部分貧苦的百姓,終其一生都嘗不到一口肉味。軍中傳出士卒能夠吃肉後,百姓們也是半信半疑,不怎麽相信。

當兵的向來比平民的地位還低,他們怎麽還有肉吃?還是一個月能吃一次的肉?

直到親眼看到幽州兵的變化,聽到幽州兵親口所說,他們才知道這竟然都是真的。

士兵都有省親假,當不少士兵過年回家的時候,家中爹娘看著變得威武雄壯的兒子,差點兒都認不出來了。

在軍中歷練了幾年的幽州兵上過了戰場,也殺過了人,他們已然蛻變成了真正的精銳之師,成為真正鋒利的刀刃。

又因為元裏每日不間斷的操練和各種嚴厲軍規,以及道德上的觀念灌輸,這些人的精神氣也大變了一番,乍然一看,已然和投軍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差別,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