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3/5頁)

元裏前去軍營時,從不擺架子。他的態度親近,親自為傷兵包紮更是小事,一旦到軍營之中,他吃喝也跟著士卒一起,毫不嫌棄。

知道軍中軍餉發放的日子後,元裏還專門在這一日前去軍營,一整日待在發放軍餉的營帳之中,盯著賬房是否老實、軍中負責糧餉的官員是否貪汙。

自他這麽做後,幽州兵受寵若驚,對元裏極為感激,軍中到處充斥著對元裏的贊揚敬仰的話語。

如楚賀潮所說的那樣,他們對元裏的忠誠更為堅定了。

在忙碌之中,時間悄然過去。轉眼便翻過了年,年後,天子第二次封公的旨意再次來到了薊縣。

而這一次,元裏也理所當然地拒絕了。

天使們已經猜測這是“三辭三讓”,便沒有了第一次的驚慌,順從地回了揚州。

天底下與元裏有交情的人都給元裏寫了信,試探地詢問元裏拒絕封公一事到底是在三辭三讓還是當真不想要被封公。

不是所有人都想看著元裏被封公的,最不想看到這一幕的便是天子的兩個皇叔。

信封成堆地堆積在了政事堂中,無關緊要的人都由政事堂中的官員代為回復。但張良棟和師父歐陽廷的信,就得元裏自己來回復了。

在這兩位長輩面前,元裏並沒有隱瞞,坦誠地表明了自己將會在“三辭三讓”後接受天子封公的旨意。

張良棟就在並州,他最先收到回信,看完信件內容後,他也不知是悲是喜,只輕輕嘆了口氣。

弟子在旁邊問道:“您先前不是想讓元裏成為天子的重臣,輔佐天子平穩北周嗎?如今元刺史正一步步登上高位,在這個年齡已經是數一數二足以登上史冊的功績。元刺史有了這樣的實力,便能更好地為天子治理天下,您為何還要嘆氣?”

“我確實是這樣想的,所以才暗中催促他殺了李立好立下功勞。但我沒有想到,元裏竟然能這麽快就走到這一步……”張良棟輕輕嘆了口氣,“他才二十五歲便已經封公,那以後再立功,天子又該給他什麽封賞?”

弟子被難住了,“這……還要看是什麽樣的功勞。”

“都有了人敢稱帝了,在這世道裏,最不缺的就是大功勞。”張良棟又嘆了口氣。

弟子試探地道:“那便要……封王了吧?”

張良棟許久沒有說話,直到弟子以為他睡著了,他才緩緩地道:“那封王以後呢?”

如果元裏封王以後還不夠,天子還能給他什麽?

張良棟憂患片刻,自己搖了搖頭。

不,元樂君不是那樣膽大包天的逆賊。

他不應該這樣想。

張良棟壓下心中的擔憂,自我安慰道,元裏可是歐陽廷的弟子啊,是北周的忠臣,他一直為國為民,又怎麽會做禍國殃民的事呢?

這麽一想,張良棟便安了心。

*

天下人都在關注著元裏封公一事,元家人自然也不例外。

等元裏拒絕第二次封公之時,便被請回了元府。

書房裏,元頌正在等著元裏。元裏推門進去,朝父親行了一禮,開口問道:“父親喚我過來所為何事?”

“樂君,”元頌愣了一愣,連忙讓他坐下,“坐下再說,近日裏可忙?我好久沒跟你說說話了。”

確實忙,不止元裏忙,元頌也忙,各種各樣的事情離不開元裏,尤其冀州剛剛拿下,很多事都不能遺漏。

元裏笑著道:“父親想和我說說話,那我們今日就好好說說話。”

元頌連說了幾聲好,將早已準備好的茶點推到了元裏面前。看著元裏品茶時,他卻有些遲疑,不知道該怎麽說。

隨著元裏的地位越來越高,威勢越來越大,在面對這個兒子時,元頌也有些拘謹,總有種不知道該說什麽的感覺。

想要擺出父親的姿態,但心裏頭發虛。不只是元頌如此,所有家眷之中除了元裏的母親陳氏,其他的元家人都對元裏變得又敬又畏。

不敢靠近,也不敢得罪,說些親密的話都唯恐冒失,他們對待元裏的態度不再像從前那般隨意,而是偏向君臣了。

看著元頌的面色,元裏體貼地道:“父親想說什麽盡管和我說,這屋裏只有咱們父子二人,我們父子之間還要顧忌什麽呢?”

元頌不由點點頭,臉色一松,問道:“樂君,爹問你,你會接受天子封公嗎?”

元裏反問道:“爹想讓我接受封公嗎?”

元頌想了一會,面色嚴肅地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元裏挑眉,“爹這是何意?”

“我既想讓你封公,又不想讓你封公,”元頌憂心忡忡道,“你未到三十便被封為公,這樣的事情是本朝前所未有的。我擔心你一旦被封為公,便會樹大招風,惹來其他人的嫉恨。你看天子的兩個皇叔秦沛、秦孟二人,他們身為皇室中人也只是一個刺史而已,也沒有被天子封公。咱們家小門小姓,如今貿然接受封公旨意,豈不是白白得罪這二人,讓天底下比我們底蘊更深的世族不虞嗎?樂君啊,咱們無需招搖過市,低調行事應當更加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