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第2/3頁)

片刻後,三個穿著青衫的年輕人笑著走了進來。

這三人乃是王謙之在學堂之中的好友,高個子的叫徐康,另外兩個相貌相似的則是一對親兄弟,大的叫向飛晉,小的叫向飛章。

這三人面色隱隱興奮,彼此見過禮後,徐康便直接問道:“王兄,你可要前去冀州趕赴聞公的科舉?”

王謙之了然,笑著點點頭,“你們也應當去了?”

徐康大喜道:“沒錯。我等本來就是北方人士,你也知道我是冀州籍人,向家兩兄弟是並州人士。本為了躲避戰亂來到了荊州,如今有了機會,也是時候回去謀一謀了。”

向家兩兄弟都點了點頭。

他們三人雖出身士族,但自白米眾霍亂以來,北方的世家、名士逃往荊州、交州、益州、江東等地以躲避戰亂的人頗多,他們的家族也不例外。*而一旦離開了原本家族立足之地,原本的土地、人脈便分崩離棄,他們是外地人士,很難混進荊州上層之中,如果再不想些辦法,他們只會慢慢衰落,直至成為寒門。

如今元裏的科舉便是他們重回北方的機會,敢重回北方,他們也下了尋常人難以想象的決心。他們在北方積攢的莊園、田地都已被他人奪走,此番回到北方也是從頭打過。徐康與向家兩兄弟想了許久,到底不想拒絕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便準備前來探探王謙之的底,若是王謙之一同前去冀州,他們也彼此有個照料。

王謙之聽完他們所想,點頭贊道:“你們想得不錯。聞公剛剛拿下冀州,身邊勢必缺人,此時正是百廢俱興之時,若是做得好能很快就能冒頭。況且聞公已是北方數一數二的大諸侯,他還未到三十便有如此功績,以後的成就非你我可想象。我曾派人打聽過聞公麾下的屬官,聽說聞公對部下十分照顧,還令許多本平平無奇的人變得不同凡響、名滿天下。你們如果能成為聞公的屬官,那便前途無憂了。雖然聞公招納的只是聞官而非北周臣,但你們也不能輕視。”

徐康笑了,大咧咧地拍了拍他的肩,“王兄,我等怎會如此?你放心吧,如果我等幸運的真能成為聞公的屬臣,說不定聞官的身份要比北周臣子更要吃香。”

向飛晉豎起手指“噓”了一聲,冷汗津津,“徐康,你這話可別再說了!”

徐康也知道自己說錯了,這話在心裏想想可以,萬萬不能拿到明面上來說,他拍了自己嘴巴一下,同屋內人行禮道歉。

其他人都當沒有聽見,他們約定好了趕路的時間後,徐康三人便離開了。

五日後,一眾人乘坐馬車往冀州而去。

年輕人以往未曾出過遠門,心中不免興高采烈。彼此之間說說笑笑、看看風景便一天過去了。他們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好,但等周圍趕路的學子越來越多之後,王謙之等人才發覺其他學子竟然都在趕路的間歇之中捧著一本書在看。

本不緊張的他們見到這一幕,也不免有了些焦躁之感。後面的幾日,幾人也不再玩鬧,各捧了本書在馬車之中埋頭苦讀。

馬車本就顛簸,沒過幾天,他們便腰酸背痛,眼前也被晃得發暈。

徐康伸了個懶腰,痛苦萬分地道:“我本以為我們的學識夠了,這一路可輕松一些。誰能知道咱們路上都得捧書苦讀啊?”

王謙之還在認真看著書,半分沒有受到影響。聞言直起身揉了揉酸疼的脖子,苦笑著道:“我本也很自信,但看這一路的學子都在讀書,總覺得自己不讀便心裏不踏實。”

眾人連連點頭,等休息片刻之後,又開始埋頭讀了起來。

九月份,附近幾州的學子便趕到了鄴縣。

王謙之等人一下馬車,就被鄴縣的繁華給震住了。

街道上人來人往,絕大部分都是一身長衫的學子。有百姓在街道兩旁買賣東西,叫賣呦呵聲此起彼伏。

場面熱鬧,地面平整潔凈,恍惚之間,眾人還以為自己來到了數年之前的洛陽。

他們擡頭往身後的城墻看去,高大的城墻森嚴威武,恢宏壯觀,強大的氣勢撲面而來。眾人在街道之中看了良久才收回心神,不禁感嘆地想,這就是聞公國的國都啊,當真是氣派。

徐康和向家兩兄弟要去找地方住下,他們問王謙之等人道:“王兄,你們要同我們一起嗎?”

王謙之歉意地笑了笑,“我便不同你們去找地方住了。我與族兄弟們想要先去拜訪一位大人。”

向家兩兄弟同徐康對視一眼,徐康嘿嘿一笑,試探地道:“王兄,你們在鄴縣也有認識的大人嗎?不知是誰啊?”

這沒什麽不能說的,王謙之便道:“也是荊州人士,如今在聞公身邊擔任尚書一職的周公旦周大人。”

徐康三人倒吸一口冷氣,雙目放亮,灼灼盯著王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