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2/3頁)

等船一開起來,楚賀潮就跟著晃了一下,但很快便抓住了旁邊的柱子穩住了身形。元裏看他臉色青白地變化著,連忙問:“想吐嗎?”

楚賀潮擡手制止了他過來,喉結滾了滾,厲聲道:“你別動,抓緊你旁邊的繩索,莫要走動。”

元裏卻不聽,三兩步走過來抱住了楚賀潮身邊的柱子,又把差點跌倒的袁叢雲給拉了起來,擡手拍著楚賀潮的後背。

楚賀潮氣得額頭青筋繃起,“別拍我了,你趕緊兩只手抱住柱子。”

“沒事,”元裏胸有成竹,“我這只手抱住就行。”

其他人都靠著船邊坐著,手緊緊抓著船。

坐著感受到的晃動比站著時少多了,元裏往外看了看,大海深如黑夜,看著挺讓人害怕的。船越往深處走波浪越大,今日雖無雲,但有風,木質結構的船沒有鐵船重,這船又並非很大,連元裏站久了都有一種輕微的眩暈感。

他視線收回來一看,除了楚賀潮還在倔強地抱著柱子站著外,其他人都已經靠著船邊坐下來了。

楚賀潮的臉色鐵青,但神情卻比之前穩定了不少。元裏正想問問他好沒好點,顧越就立刻喊道:“大浪來了,諸位抓緊點!”

話音剛落,大浪便將船只弄得左搖右擺。元裏抓住手裏的柱子,正要去拽楚賀潮,楚賀潮的手已經率先一步抓住了元裏的手臂,緊緊攥著他,生怕元裏摔倒。

他們在海上行駛了約有半個時辰,楚賀潮逐漸適應了海上的搖晃,其他人也都適應良好,唯獨鄔愷一人暈船暈得面色憔悴,胃裏翻江倒海,上岸了還雙腿一軟,差點自己絆倒自己。

看他這情況,元裏就知道不能帶鄔愷走水路了。

鄔愷也知道自己怕是不能跟著去了,他心中著急卻又不會說話,“主公,我能行的。大船比小船穩,我會努力克服,實在不行,我在床上躺到徐州也行。”

元裏嘆了口氣,訓斥道:“哪能這麽做?你暈船如此嚴重,要是在船上吐一個月,命都要沒了半條。聽我的話,這水路你就不要走了。”

鄔愷神色黯淡下去,“是。”

都怪他不爭氣……

元裏看著他面上的自責之色,又忽然一笑道:“不過,你倒是可以走陸路。”

鄔愷猛地擡起頭,驚訝地看著元裏。

元裏笑道:“我原本便準備等徐州的災情過去後便調派兵力駐守在徐州……如今你暈船,倒也算是一件好事。我們走水路先行去給徐州送糧,你帶上兩萬幽州兵走陸路前往徐州,會慢上我等兩到三個月,等你到了徐州,徐州也應當安穩了,倒是省了再從北方調派兵力的時間。”

鄔愷雙眼緩緩亮起,當即起身拱手行禮,“屬下得令。”

元裏頷首,“去吧。”

鄔愷也不見剛剛的身體不適,激動地大步退了下去。

五日後,糧食等物資裝船完畢,元裏帶著載滿十艘船的一萬水師以及二十艘船的救濟糧,浩浩蕩蕩地往徐州而去。

*

徐州,下邳刺史部。

歐陽廷近日裏多了多根白發,因為澇災一事,他足足像是蒼老了十幾歲。

白日裏,他要嘔心瀝血地安置災民,夜晚裏,他也輾轉反側不能安眠,天還未亮便穿衣出去,繼續處理各郡縣的政務。

直到早飯之時,他才匆匆從書房出來。

他們府內的早餐吃得極為簡單,人人面前只有一碗粥而已,桌子中間是一疊小鹹菜,唯獨歐陽廷的小孫子孫女碗裏還有半個雞蛋。

兩個五六歲的孩童已經吃了一個多月的米粥了,神情懨懨地吃不下去。小孫女把碗裏的雞蛋吃掉,推著碗到呂氏面前,期待地問:“祖母,你可以給月兒撒一些樂君叔送來的白糖嗎?”

呂氏慈祥地笑了笑,“可以給月兒撒一些。”

小孫子也亮著眼睛道:“勝兒也想要!”

呂氏讓仆人拿來糖罐子,倒了一些在兩個孩子的碗裏,又蘸了一筷子直接放在了兩個孩子的嘴裏。

兩個孩子開心地眯起了眼睛,開始老老實實地喝著粥。

這一家子的吃食簡單無比,完全不像是刺史府該有的吃食。歐陽廷心中苦澀,飯吃到嘴裏也沒滋沒味,他跟呂氏低聲道:“是我連累了你們。”

家中的米糧都被他拿出去救濟了百姓,乃至他們一家子也沒有多少存糧了。

呂氏笑眯眯地看著他,也蘸了一筷子的糖塞到他的嘴裏,“吃點甜的,別想那麽多苦事。你都給樂君去了信,樂君一定會支援徐州的。”

甜味散去了一些苦澀,歐陽廷嘆了口氣,“幽州、並州偏僻荒涼,冀州又剛剛到樂君手裏,雖樂君同我說北方三州早已大變模樣,但我也怕這是他報喜不報憂。徐州大半個郡縣都已被水淹,災民成千上萬,所需要的糧食以萬石計數,我只怕我的一封信會讓樂君壓力陡增,我怕他也沒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