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忙碌的假期(第2/3頁)

各類書籍;

這是最寶貴的財富了,以往的方體中很少存放書籍,這個方體中的書籍存量讓大家欣喜若狂。

衣物及各種工藝品;

也很寶貴。

某些靈株的根部、果實、花蕊等;

聖祖對於這些東西的處理方式很牛逼,五千年過去居然還保存著靈韻,像是特意為子孫後代留著的一樣。這裏面有一部分在現代已經形成規範性種植了,其它的倒是沒有隨時間而減少價值,還有些在歷史上就已經滅絕了的,則十分寶貴。

但不管怎麽說它們也都具備很高的歷史價值,至少可以說明在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利用上了它們。

特殊礦物、天外來物等;

有些礦物現今已被采伐一空,天外來物也是用一點少一點,不乏有戰略價值的東西。

貴金屬及寶石等;

垃圾。

異獸骨、角、牙、皮甚至某些器官制成的東西;

出土的最早的異獸制品了。

……

說實話有些東西看起來不像是留給陳舒的,想來聖祖也考慮到了方體出土沒有遇到同鄉、而是被其它後人發現的情況。

這些東西五千年前就已經處理過,以至於到現在也沒有明顯損壞跡象,只有少數書籍有所損壞。但是他們拿到手裏還是要用專門的儀器再進行一遍保護處理,覆蓋上一層特殊靈力,就可以帶出去了。

在這個過程中最好再給這些東西打上一個簡易標簽,對它進行分類,說明重要性,方便分類存儲運輸,以待進一步研究。

所以大家往往會邊清點邊討論。

“哎呀!”

劉教授那邊傳來一聲驚呼,引得大家紛紛扭頭。

只見劉教授小心翼翼的捧著一本書,書已經翻開了一頁,轉頭對大家說:“不得了啊,這本《異獸經》可能準確記載了異獸在我們這顆星球上出現的時間段,價值很高啊!”

“劉教授快別再翻了!”

“知道知道……”

有兩個很感興趣的學者已經湊了過去,其余人繼續忙自己的。

不多時,陳舒又聽見身旁的女學者疑惑說:“這支發簪看起來很普通啊,為什麽會放在這裏?”

女學者拿著一支木質發簪。

陳舒轉頭仔細看了看,稍作思考:“我倒是想起了一個典故。”

“請說。”

“這是《閉雲縣志(俞)》中記載的一件小事,說俞朝時期閉雲縣有樁很著名的冤案,鬧到了殿前,但皇帝不太想管,於是他的心腹大臣就用了前朝聖皇的典故來勸諫。說聖皇時期也有樁冤案,婦人走投無路,在聖皇出巡時跪地苦求公道,隨即聖皇果然為她查明真相,還她清白。婦人以簪為報。天下人皆嘆聖皇仁心。”陳舒說道,“您可以去查查。”

“你是為了了解聖祖才找到這個典故的嗎?”

“差不多吧,我對俞朝興趣不大,但夏朝太遠了,留下的東西太少,倒是隨後的朝代記錄了很多關於夏朝的東西。”

“難怪陳教授要把你拉過來。”

“恰好知道而已。”

“謙虛了啊。”

女學者將這支發簪收好,再在盒子的標簽上寫下“民婦贈聖祖簪(待查)”這麽幾個字。

隨後又有人找到了繡龍的服裝,大概是聖皇下朝穿的,款式和陳舒以前在某些古裝電視劇裏看到過的皇帝常服很像。而隨後每個朝代都對之進行過改版,現在已經變得很陌生了。

陳舒還找到了一個很熟悉的東西:前世農村經常用來裝豬油的缽盆。

但是苦於沒想到相關記載,沒有有力依據,他也不能直接指著就說這是用來裝豬油的,只能寫“牡丹紋瓷缽”。

“這個頭骨杯很奇怪啊,印象中聖祖很少做這種顯示殘暴的事吧?”

“難道是張尺的?”有個學者下意識說。

“不像。”石教授提出反駁,“聖祖為什麽要把自己愛將的頭骨杯放在這裏?不應該厚葬嗎?”

“我覺得吧,可能是旭黎的。”陳舒稍作沉吟,“當時張尺死在越地,頭骨被越地祭祀旭黎做成了頭骨杯,可後來聖祖震怒之下親自前往越地殺了旭黎後,已將張尺厚葬,不太可能再把張尺的頭骨放在這裏保存。而且看這個頭骨杯,都盤亮了,更像是聖祖為了報復旭黎,也將他的頭骨做成了杯子。”

說完陳舒咧嘴一笑:“這也只是我的猜測,等以後要是發現張尺的墓了,打開一看就知道是不是張尺的了。”

“你說得有道理。”

“我猜的,也可能有其它來歷。”

“考古需要一些想象能力,咱們盡管想,不要有心理負擔。在把它寫在書上、公布給世人之前,完全可以暢快想象。”

“是。”

“這些東西清點完之後,我估計只會有少部分留在沅州,大部分會運到玉京,在玉京進行研究。”石教授對陳舒說,“到時候你要是有空就來幫我,我給你加學分,發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