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帝王崩逝, 京城周邊寺廟道觀喪鐘敲響,響聲不散,回蕩在整個大胤的土地上。

京城各處府邸人家都匆匆換下過年燈節掛的紅, 換上了白。大胤皇宮更是迅速脫去了色彩, 到處掛滿了白。當日頭升起來的時候, 整個大胤皇宮已經是一片素白,靈堂方向更是不時爆發出哭天搶地的哭嚎聲。

國不可一日無君, 大胤儲君早定,此時就是早先站了四皇子黨那邊的人也情真意切哭請儲君盡快登基,以穩定民心、軍心。

太子殿下登基,成為新的天子, 從此永泰帝就成為先帝,將於明年改年號建曌。這一世, 謝嘉儀依然沒有看到永泰十四年, 明年就是建曌元年了, 跟前世一樣。

她愣愣看著靈堂前換上的火盆, 剛剛有人添了新的紙錢, 火盆裏的火一下子騰了起來,把周圍跪著的人臉照得都變了樣子。

人臉確實都變了樣子。

德妃雖然還沒舉行太後登基大典, 但現在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太後了。這幾日, 壽康宮已經開始收拾, 只怕用不了多久長春宮德妃就搬入壽康宮,從此就是名正言順的壽康宮太後。

前來吊唁的貴婦誥命, 對德妃的態度早已變了, 處處都以她為中心。靈堂裏充斥著, “娘娘舉動德行, 真是我輩女子楷模”, “娘娘固然悲傷,可也要當心身子”“娘娘.....娘娘....."......

新帝尚未立後,如今後宮德妃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而立誰為後,如何立後,這是國事,也是家事和後宮事。這個皇後簡直可以說是要從德妃手中走出來的,這是很少會發生的情況。又不是幼帝登基,論理都是有太子妃的,太子妃成為皇後,陛下的母親成為太後。而皇後對後宮權柄的把控,甚至會比太後更強大,至少也是在制衡中你來我往。

而如今大胤後宮的情形,直接把德妃推到了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這時身穿孝服的貴婦誥命們,就不能不看向跪在一邊的坤儀郡主了——這個舊日的大胤皇族女眷第一人。只見她好像對這一切全無感覺一樣,即使眾人共同舉哀哭靈的時刻,她也並不嚎啕,仿佛有些呆呆的。是了,以後沒人給她撐腰了,她也只能永遠呆下去了。再像以前那樣跳騰,只怕——,幾位誥命互相交換了眼色,搖了搖頭。

喪事進行七天,才過頭七,就已經有人為太後娘娘打沖鋒,來試探坤儀郡主的反應了。

有個三品誥命夫人好像才長了眼一樣,拿白緞面素凈帕子擦了擦眼角,疑疑惑惑道:“這.....郡主跪的地方是不是不對....."

謝嘉儀跪的位置,那該是身份最尊貴的女性跪的位置。扶著德妃的柳嬤嬤撇了撇嘴,可算是有人說出來了,為了這個讓娘娘心裏好大的不痛快。但坤儀郡主從小被陛下帶在身邊,別說女性最尊貴的位置,只要她在,永泰帝旁邊最尊貴的位置從來都是她的,連太子都要往後退一退。

十多年過來,人人都習慣了。所以在帝王喪禮這樣的場合,坤儀郡主跪在那兒,竟然也沒人覺得不對。就連張羅這件事的禮部,竟都沒人說話。

柳嬤嬤垂頭為自家太後娘娘撫平了喪服上跪出的褶子:十多年的壞習慣,也該改了,錯了就是錯了,總不能一直錯下去,也沒個體統不是?娘娘可一直等著第一個說話的人,柳嬤嬤老眼看向那個誥命,這位夫人要有後福了。到時候不拘什麽理由,捧起來這位夫人,其他人可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這位三品誥命夫人也是搏一搏,探看太後那邊和郡主的態度。

這話說出來,靈堂裏一靜,大家掩著帕子又是擦淚又是擦嘴角,其實都在悄悄觀察著靈堂裏太後和郡主的反應。

太後不到四十歲,保養得宜,儀態萬千。這些日子守靈雖然苦了些,好在下面的人盡心,給她準備的湯水裏面都是加了山參燕窩的,所以此時雖然帶些憔悴,但不管神氣還是氣勢都是足的。這個時候她好像傷心得很了,沒聽見一樣,只是拿帕子擦著眼淚,傷心得仿佛人都軟了,全靠身邊的柳嬤嬤和鳴佩撐著。

郡主呢?

大家悄悄拿眼神瞟過去,突然發現,坤儀郡主換下她慣常華麗張揚的衣衫,此時只著白色孝服,低著頭跪在那裏,尤顯纖弱。讓人突然想起來這個一入京就封號坤儀,如今更是加封輔國,名聲早就傳遍大胤的赫赫郡主,不過還是一名十七八的女孩。

此時跪在那裏,說不出的單薄伶仃。

讓想要跟著試探的其他幾位夫人都沒能在最合適的時候跟上開口,這,先帝的英靈只怕還沒走遠,她們就跟著針對這樣一個不大的女孩子.....似乎,不合適呀.....她們都這樣在心裏跟自己說,不願意承認即使是此時看起來這樣柔若纖細的女孩,也是讓她們畏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