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蘇氏集團留下的爛攤子, 都由蘇甜在收拾。

蘇義明偶爾幫忙解釋或是指點,卻不再插手做主。

其實,本來領導們是想讓蘇義明繼續留在蘇氏集團當個管理層的, 但蘇義明不願意, 主動要求退休。

打拼了一輩子, 他到了這個年紀,也看開了。

還有什麽比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團聚在一起要更重要呢?

蘇家的莊園也賣了,換成一套小別墅, 三層的。

爺爺一層,蘇義明夫婦一層, 兩個女兒一層。

只需要請兩個阿姨, 就足以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

根本不需要那麽大的房子和那麽大的傭人。

蘇義明以前, 那是做生意要撐面子,現在發現,房子小一點,家裏的人氣聚攏,反而顯得更溫馨舒適。

司機也不必再請, 除了爺爺, 家裏的人都有駕照。

蘇義明把以前買的那些豪車都變賣掉,只留下三輛最普通的, 作為代步。

有人或許會覺得他以前風光無限,現在忽然過上了這樣的苦日子,真可憐。

但他卻深深感到充實和滿足。

好像以前虛度了很多年光陰似的,直到現在,才覺得自己真正重新活過來。

每天能和家裏人一起吃早飯中飯午飯, 能盡情享受午休, 能打理別墅門口的小院子, 能成天成天的釣魚,能陪妻子女兒逛街,能給老父親端茶送水。

這都是蘇義明不曾想象過的幸福。

比以前談成一筆大單子,賺了多少錢,都要開心得多。

何況,他眼看著蘇氏集團在蘇甜手裏,正在從一棵發黃枯敗的樹慢慢長出新的綠枝。

這讓他感到非常高興且驕傲。

他終究還是把自己畢生的心血傳到了自己女兒手裏。

盡管背後真正的主人變了,但那沒關系,蘇氏集團還在,魂還在。

蘇甜也沒有辜負蘇義明和領導們的期待。

她雖然沒做過真正的生意,但頭腦、眼光、知識和格局都是屬於她自己的。

所以,她有條不紊地解決著之前留下來的一些麻煩事,又積極與政/府聯絡,申請一些政策和權力允許範圍內的,為國有企業開辟的綠色通道和福利。

借此,更快更好地處理掉蘇氏集團積存或是未來發展的弊端。

她不止專注於眼前,而是一直長遠考慮,為以後來接班的真正負責人打下最好的基礎,也讓蘇氏集團能夠擁有重新開始的最好的起跑線,讓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呈現在眼前。

其他產業都在緩慢收縮,而蘇家超市則是蘇氏集團發展的重中之重。

蘇甜上任沒多久,關於蘇家超市經營的專題會議就在蘇氏集團的總部召開。

大家各抒己見,都提出不少既新穎又實在的想法。

但其中,也有蘇甜不太願意贊同的意見。

比如,就有人提出,蘇家超市可以學國外某些超市,貴精不貴多,可以關閉大部分的蘇家超市,只留每個省會城市的一家,打造精品。

這個建議一經提出,有不少人都舉手表示同意。

精品路線本來就很亮眼,而且盈利和效率都很高,能夠把精力集中起來,取得最大化的收獲。

他們覺得,蘇氏集團正適合這樣,之前就是因為連鎖超市開得太多,入不敷出,反而在當地自己和自己形成競爭關系。

蘇甜也清楚,他們說得很有道理。

然而,如果這樣決定的話,大部分蘇家超市的關閉就意味著大量員工的失業。

她又想起上次和蘇依心去超市時,見到的那些眼含熱淚的阿姨。

那絕不只是她看到的那十幾個人,她們身後所代表的,是蘇家超市上萬的員工,是一個個家庭。

蘇甜皺起眉,很難拍板同意。

然而,會議上舉手贊同的人卻已經越來越多。

她只能按著眉心,先敷衍道:“這事爭議太大,牽扯太廣……讓我再想想,大家可以先討論下一個。”

……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尤其這墻很薄,而風又刮得很大的時候。

蘇氏集團正處於薄弱起步的階段,而會議上的耳目眾多,所以會議上討論了什麽,很快就傳到有心人手裏。

比如郭留。

他就一直很關注蘇氏集團的一丁點風吹草動。

收到蘇氏集團擬走精品路線的消息後,他唇角一勾,計上心頭。

既然蘇甜要帶著蘇氏集團作死,那就怪不著他了。

走什麽路線不好,非要學國外是吧?

國外人少,可國內不一樣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郭留想,這回倒好,都不用他動手,只要動動嘴,放出風去,只怕就能將蘇氏集團攪得天翻地覆了。

……

剛剛恢復秩序,有條不紊的蘇家超市裏,顧客仍然不多。

沒辦法,前段時間貨品遭到瘋搶,連庫存都沒了,許多貨架的供貨商還沒把新的貨物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