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4頁)

於晚枝指指點點的,看什麽都不順眼,愣是要在孩子們面前打壓出個權威性。

很多父母都這樣,不管好歹,先要把你貶低一頓,但其實這樣做只能取得反效果。

但他們可不管,幾十年來的習慣讓他們只學會說教,於晚枝這樣做到不是因為她是個後娘,其實唐小麗也注意到了,她對親兒子嘴碎的程度沒有比對自己輕多少。

唐小麗懶得解釋。

“這事兒我跟他有商量。”

“小韓家裏頭,是做什麽的啊,他今天怎麽不在?”

“說了,是農民,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爸現在都在種地呢。”唐小麗有些無語:“他今天要上課,人不在。”

“哎,你這孩子,跟你聊聊天怎麽這麽不耐煩?”

這是聊天嗎?

於晚枝可真會聊天,也愛多管閑事,家裏面用的一針一線都要過她的眼。

嘴上說的很漂亮,小時候經常哄著她:“你把錢給我,我一個當媽的還能黑了自己孩子的錢了不成?”

然後跟唐小麗商量,錢都放在她這裏,媽媽給她存著,等以後拿出來的時候,給小孩兒雙倍。

這錢只是放在媽媽口袋裏。

其實唐爸唐媽一個月工資不少,鐵路上福利又好,怎麽著都不該看上孩子的一塊八毛,可於晚枝不一樣,她對家裏的控制欲望達到了入魔的程度,非但是一塊錢,就連三舅偶爾給孩子幾分錢的零花,她都要找孩子要過來。

小孩兒不懂事的時候特別信任媽媽。

久而久之才發現,欺騙自己最多的那個人居然是這個“媽”。

上這樣的當也不是一次兩次,久而久之唐小麗都學乖了。

在她媽東問西打聽的時候就該閉嘴。

唐小麗親媽死的早,她有記憶的時候於晚枝就是她媽媽了,起初她也是把於晚枝當媽媽的。

但就算是親情,也會在日復一日的消磨中消失殆盡。

有一年放完暑假,唐小麗就在三舅門口擺小攤賣茶水,她小時候幹過的勤工儉學可多了,這樣那樣總能尋到點錢,然後這事兒很不幸的就讓於晚枝知道了。

她先是問你一天能賣多少杯啊。

小孩兒嘛,媽媽問自然老實回答。

於晚枝就能估算出一天大概賺多少錢,第二天會繼續問,要是沒第一天賣的多,就會不厭其煩給你壓力。

“你不會吆喝嗎,路上那麽多來來去去的,喊上幾嗓子啊。”於晚枝開始這樣說。

第二天還是會問你賣了多少,賣多了也不會得一句好話,可賣少了會遭於晚枝數落,等到暑假結束她估算一下你到底掙了多少錢,許諾雙倍還給你,還是會把孩子的錢騙過去,給她存著。

這筆錢,唐小麗其實自己也記著的,她也有小本本。

可後來要去插隊了,真正到了要花錢的時候,別人都在買香皂買盆買糖果買餅幹呢,唐小麗一分錢都沒有。

她想找於晚枝拿回來,於晚枝非但不給承諾的雙倍,連本金都拿不回來,問急了她還哭,從民國時期為老唐家默默奉獻的事情開始哭,講女兒不孝順,如何如何把你養大的,我養大你花了多少錢,我在你身上付出多少心血,從一句句數落,到捶足頓胸,到最後上氣不接下氣。

唐小麗當時就emo了。

她跟於晚枝說好的,最需要花錢的時候,於晚枝一定會拿出來的,結果到她嘴裏避重就輕,當時的承諾不談,現在跟你掰扯把你養到這麽大,我得到了什麽。

她反思自己是不是母親說的那麽不孝順,甚至都有些愧疚。

直到臨走前無意中聽到母親跟單位的同事聊天,語氣中帶著幾分炫耀,傳授如何訓導孩子的秘辛:“我一哭,她頓時就說不出話來了,這麽大點孩子就想要錢,眼裏一點都沒有親情沒有父母,當晚輩的怎麽能這麽自私呢,她手裏一分錢都沒有,就會聽父母的話了。”

她所謂的教孩子,就是低成本的付出,最後用金錢把孩子們一個個的都栓在她身邊。

直到那個時候唐小麗就悟了,信親人不如相信她自己。

一直到現在她才覺得,自己真正缺失和怨恨的是什麽。

就算再不喜歡陳雪華,兩人沒有血脈至親的關系,她對陳雪華不會有很高的期待,談不上怨恨,也不會過多的失望,更不會指望從婆婆這裏得到無私的愛,可是這是自己認知上的母親,才會想從母親這裏得到很多。

唐小麗整理好碗筷杯碟,走到於晚枝跟前坐下。

於晚枝還是跟以前一樣,精明的眼睛掃過家裏的每一件東西,她在評估女兒現在的經濟實力,這樣搞一下起碼一百多,女兒現在又不上班,女婿還在讀書,她可真是大手大腳。

確認了韓家是老農民,又開始數落她花了太多錢改造這套房子。

唐小麗已經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