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2/3頁)

原本村裏還有人對冼富強批了兩塊地頗有微詞,直到聽說地是批給那個給廠裏出點子的人,所有人都很好奇到底是什麽人能想出這樣好的點子來,以前住在農村就只能種地,可羨慕城裏的工人,可是村裏的廠子開起來,大家也是有收入的,雖說不能像吃公糧的那樣□□證,但是收入比種地有保證。

村裏以前只給一家開放一個名額去工廠上班,最近是開始向全村招人了,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都能去廠裏應聘。

廠子好了,才有這樣的機會,原來在村裏講怪話的人立刻就成了眾矢之的。

這會兒讀到初中就畢業的多,十六歲這個門檻也還算合理。

冼富強也看見於小麗,從摩托車上跳下來,走到她身邊跟她打了個招呼:“於老板,你這房子地基下的深啊,最近村裏好多人都來打聽你這房子呢,我都還沒來得及問,蓋多少層呢?”

這問題不少人來問,於小麗比了個“六”。

“六層!”冼富強都驚呆了。

蓋六層這麽高。

當初冼富強家裏蓋兩層小樓,都轟動了周圍好幾個村子,這房子蓋六層怕是要逆天。

這不才下了個地基,都比別人要多幾十個工,要多花好多錢呢。

不說挖地基的深度,填進去的石頭,打進去的水泥混凝土都要比兩層小樓多好多,於小麗這個房子光地基都用了人家一層樓的價錢。

於小麗:“房子地基打深一點,以後再往上蓋容易。”

冼富強就沒說話了,他覺得於小麗坐任何事都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這不,第一層蓋起來了,樓梯在後邊,兩邊是兩個小套房。

本來於小麗打算蓋成商鋪最好,但她這個位置實在是太挫,在村子的邊邊角角,短期內也不會發展到這裏,如果是尹秀家裏那個位置,底下一層修成商鋪就很好,商鋪的租金要比住房貴很多。

冼富強跟她說:“要是早知道你來這裏,回來我就買幾只土雞,吃多了還是覺得三黃雞好吃,什麽時候讓你嘗嘗我媽媽做的鹽焗雞。”

於小麗還不知道他把市場都鋪到惠城去了,忙笑道:“你這村長當的也真是——”

這個村長也是很特別,幹的跟廠長似的。

冼富強推著車,一起往外頭走,一邊走一邊說:“前幾年大家窮的跟什麽似的,你當時也在羊城也知道,七幾年的時候大家都吃不起飯,我們這裏更困難,離城區近人口多土地少,城裏的知青最喜歡往我們這裏塞,那個時候是真窮啊。”

“羊城那些背景硬的關系戶不想去遠了,能去哪裏都去周邊嘛,所以城區周圍這些村子就遭了殃,本來我們土地就少,又不像城裏人那樣吃公糧,糧食交的也沒見少,可人口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一個村知青都有二十幾個,那些城裏的少爺小姐們到了這裏什麽都幹不了,你還不能說,誰知道背後站著個什麽人呢,那會兒村裏沒餓死人算好的。”

“可後來政策好了,知青們也回城了,可大家是真的窮,知青走了也不夠吃飯,城裏人口多,咱們這種城鄉結合部就成了親娘不疼後娘不愛的了,哪有錢?”

.......

於小麗知道農村窮,可是不知道原來在羊城周邊,冼家村能這麽窮。

竟然還不如她當初插隊的新圍村呢。

所以她當時就想不通,為什麽身為冼家村的土著,冼淑娥嫁給趙峰這樣的工人,趙家能這樣頤指氣使。

冼家村就算現在不是拆遷戶,那不是還有“分紅”嘛。

看樣子於小麗對農民的認知,還處在前世的拆遷戶跟暴發戶的認知裏,或者說她比較幸運,插隊去的遠,韓學禮所在的新圍村處在海邊,都說漁民很辛苦,可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當地居民少耕地也多,加上村裏還有個糖廠,新圍村的村民過得其實挺滋潤的。

後來賣了地,建了廠,村民們日子才好過起來。

走著走著就到了冼富強家門口。

冼富強先把摩托車停好,進去搬了兩把竹椅子出來,請於小麗坐下,進屋喊了幾聲黃阿婆,沒見著人就自己倒了兩杯水出來。

出門看見於小麗在椅子上坐著出神。

冼富強把水遞上:“於老板,想什麽呢?”

於小麗擺擺手:“沒什麽沒什麽。”

冼富強念念叨叨的:“這段時間也沒看見鄭老板過來,鄭老板最近在忙什麽?”

於小麗心不在焉的:“梅姐啊,她家裏出了點事。”

冼富強:“什麽事......”

就是想起插隊的日子,以前覺得插隊很苦,現在想想也挺幸運的,如果當初分到了羊城周圍的村,那才是真的苦。

當時覺得最苦的日子,也不過是剛去的時候不太適應,村裏給的知青點太破,白天知青們剛去,晚上就遇到了一場台風,把屋頂的瓦片刮的到處飛,新來的知青嚇的不輕,老知青很淡定的開始找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