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頁)

“你倆戶口還在村裏嗎?”

“老皇的當初考大學就轉出來了。”唐小娟說:“我的一直都在城裏。”

這會兒要城市戶口才能吃商品糧,當時考慮到工作原因,兩人的戶口就都在城裏。

於小麗又問老皇:“那動遷應該有給戶口補貼,你們這戶口在城裏的,也就沒有吧?”

老皇楞了一下,動遷款的事情母親沒給他說,當時他媽把他叫過去,就說有天大的好事兒,老房子要舊改,給他們分了一套八十多平米的房子,當時他還挺高興的,單位裏頭集資建房一直都沒下文,全家現在住在一個三十多平的大單間裏頭,他還跑回去當個喜事一樣跟唐小娟說。

還是唐小娟咂麽出不對勁的。

當時她問老皇,家裏房子那麽大,怎麽可能只賠了八十平,讓老皇去問他母親。

最後老皇母親才支支吾吾的說,分是分到了二百四,但是想給閨女一人也分一套。

動遷人頭款更是一字沒提。

沒吃過豬肉還見過豬跑,唐小娟也見過其他人動遷,戶口在村裏的都能分錢。

拆遷這事兒肯定是有苗頭的,老皇兩口子一直在城裏上班,不知道信兒也是有的,但別人也未必不知道。

老皇聽小姨子這樣一說,就去村裏打聽了一圈,後來才知道,兩個妹妹家的孩子孩子的戶口都調回了村裏,除了面積補貼,按照人頭一個人補貼五百,大妹家三口人,小妹家裏四口人,全部都能拿到動遷的人頭補償款。

這樣一來,大妹家裏光補貼的人頭費都有一千五,小妹有兩千。

之所以給孩子們遷戶口沒給大人遷,為的就是以後孩子們遷出去容易,可以跟著大人隨遷,也可以考上大學中專遷出去,而大人遷回去以後再就不能享受城市待遇了。

以前城市戶口轉農村容易,妹妹們把戶口早就遷回去了,連個口風都沒透給老皇。

這下連老皇自己都不能說服他自己。

“你看看你,是不是被人當成傻子一樣耍了,她們兩姐妹其實早就知道了動遷的事情了,孩子的戶口都提前一年轉了回去,你再看看你這榆木腦袋,要不是小妹提醒你,在你心裏我就是要分你家產的小人。”唐小娟拎著老皇的耳朵去說。

家裏催著要簽協議,每天都在叫老皇回去,唐小娟就是不讓老皇回。

老皇那張嘴,是絕對不可能說得過兩個妹妹的,幾乎是屢戰屢敗。

“你看看你,覺得妹妹是自家人,難道人家拿你當自家人看了?”這回於小麗光明正大站姐姐。

“可那房子——”老皇覺得那房子是老人的,老人願意怎麽分就怎麽分。

這本也沒錯,關鍵是權利跟義務的對等。

“繼承一樣沒有問題,那養老也要一樣。”於小麗說。

“那怎麽能叫閨女養老呢,我們那裏可沒有叫老人住在閨女家的。”老皇說。

“怎麽叫住在閨女家裏,那房子不是老頭老太太留下來的啊,難不成甘心看著自家的房子給人家住,自己住住還是寄人籬下了?”

“這話也沒錯,可我——”老皇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本身他一個大老爺們,很難扯開臉皮跟妹妹們吵架分家產,現在一想想,自己真是滿肚子憋屈,分房子就一樣的分,拆遷款他還要比人家少幾千塊錢。

唐小娟怒不可遏:“要是真拿你當親兄弟,怎麽當初遷戶口的時候沒叫你一道遷,補償款是政府發的,多發了你這個當大哥的一千塊錢,難不成就會少了她們一千塊錢?”

這回,唐小娟算是想明白了,無緣無故的放炮沒用,還是要有的放矢。

“你妹妹們,之所以沒有跟你說,無非是怕你知道動遷的事情,提前有準備而已。”唐小娟氣鼓鼓道:“壓根沒拿你這個大哥當家裏人,我都去問了,你大伯家那兩個閨女都把自己孩子的戶口遷回來了,你知道是誰說的嗎,是你小妹跟人家講的,人能多分一千五百塊呢,你可是親大哥,她憑什麽不跟你講,當年嘴饞想吃紅燒肉的時候,怎麽不去金鳳家去吃呢。”

金鳳是老皇大伯家閨女,嫁出去也都十年了,跟老皇的小妹從小一起長大,關系很好。

老皇被妻子跟小姨子懟的啞口無言,顯然他也沒想到,小妹跟金鳳都說了這事兒,居然把他一個人瞞在鼓裏,從頭到尾就給個通知,給你一套房是多好的事兒,以後你要給老娘養老,而且老皇親娘現在也開始有老年癡呆症的征兆。

“就是唄,你這個當大哥的自然沒有金鳳親,所以吃肉就只吃咱家的肉,分房也只分咱家的房,以後家裏的事咱們就聽個通知,要咱們幹嘛就幹嘛。”唐小娟陰陽怪氣的說:“我可不欠你們老皇家的,當初說是你爸媽掏錢請保姆,我被你兩個妹妹說了多少風涼話,還說我是地主家的大小姐,十指不沾陽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