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2/3頁)

所以從上學期放暑假開始,學校緊急翻修了一個舊房子,把那邊改成三食堂,這裏面的窗口準備全部都承包出去,吸收了一些社會上的經驗以後,最近才把招投標的細則給公布出來,除了招標門檻以外,也享受一些政府的低價補貼,作用是減少一食堂跟二食堂的壓力,提高學生跟教職工的就餐質量。

具體的也確實是跟韓學美說的差不離,但細節上黃愛枝了解的更清楚。

“招標的窗口要競價,租期二十年,二十年以後又要重新競價,大概就是這樣一個要求,每個窗口的競價金額是兩千起,但是每個窗口的位置好壞有差別,為了公平起見,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這樣的主意。”

“兩千起,那不是好多人都進不來了。”這要求也忒高了些。

“可不是,哪個教職工吃的下這麽大一口飯啊,不過如果你想搞,我就幫你提個申請,也不是非要教職工家屬親自開店,你們進去,得找個教職工推薦,你如果想搞,我給你推薦就是了。”

學校幹這個,其實也是想減少一些財政上的壓力。

一個食堂二十來個窗口,裝修那些投入進去了好幾萬,總要收回來些錢,除去租金以外,入場費就是最好的搞錢的方式,這個商業模式在後世也很流行,沒想到南大在八十年代就用上了。

真不愧是國內頂尖的大學。

都不用於小麗想,承包食堂有多掙錢於小麗很清楚,於是她拍板,準備去大學搞個窗口。

半個月後,由於小麗花了五千塊錢,拿下了南大的一個食堂窗口黃金位置,租期二十年,月租金兩百,這下算是有穩定的地方,大流量的地方可以賣涼菜了,王明明之前忿忿不平的戾氣,也被新來的生意給沖淡了。

生活還要過下去,生意還要做下去。

多了南大食堂這個档位,涼菜生意又回到最高峰時期。

不僅如此,於小麗還開辟了新的商業模式。

沒有人比她更了解學生。

學校食堂這個窗口按照份量賣涼菜,素菜五分錢起,白米飯二兩五分,四兩一毛,以此類推......

單論女生,基本上三個素菜一個白米飯,兩三毛錢就能吃一頓飯,如果想吃好點,加個雞腿大概是五毛錢一只,另外還有廉價些的肉類,豬肉頭是最便宜的,還能按照小份量加。

最絕的是,豬頭肉還能按片賣,一片切片的豬頭肉賣五分,口條跟豬耳朵略貴些,只接受有學校補貼食堂的餐票結算,若是現金結算,價格要貴50%。

這個價位,只要稍微不那麽拮據的學生,基本上每頓都能嘗到些肉腥味兒。

有錢的加個雞腿兒,沒錢的吃片豬頭肉,對於八十年代中期,大部分學生還停留在一周或者兩周才能吃一頓葷菜的情況下,按“片”賣的葷菜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

誰還沒個口腹之欲?

一頓飯花三毛錢能吃飽,還能吃一口肉?

剛開始學生們還不信,等有人吃過才知道是真的。

不要以為商家不賺錢,畢竟打開門做生意,誰也不是跑來學校做慈善來的。

其實本身豬頭肉也不貴,市面上賣熟肉也就已經一塊多點,學校食堂按照餐票有補貼,一斤肉切成二十片拿來分開賣,就降低了吃肉的門檻,本身大學生這個年紀也是饞肉的,大部分人還沒錢,平常出去吃個小炒怎麽都要幾塊錢,但按片賣,也叫哪怕最困難的學生,偶爾能過過嘴癮,這也是最難得的。

涼菜鋪子乍一推出來五分錢一片肉,叫人以為這事兒是開玩笑了,直到吃了才知道還真是一片肉,切涼菜的人也都是紅案上的老手,每一片不管大小,片大的薄些,片小的厚些,重量竟然也沒差多少,一片片肉也是差不離,有肥有瘦,入口即化,滿口留香。

這種賣法,在學校裏頭可以說大受好評。

以前都調侃學校食堂大媽打菜手抖,買飯時看著鋪在上面一層肉,買飯時全靠打飯大媽的心情抖,能不能吃上肉,能吃上多少肉,全靠玄學。

這買肉明碼標價,按“塊”為單位賣,便顯得難能可貴的童叟無欺。

剛開始還只是有人試探性來買,賣出名氣來了,來這裏吃的不單單有學生,連老師也慕名前來,一下子涼菜窗口跟鬧事一樣,一到飯點全是人,好在人家私營商家準備充分,不管過了飯點多久來,給的數量和拌菜的質量,一點都不帶摻貨的,失去的市場份額,逐漸在學校裏頭找到了場子。

“這下,你也不用擔心生意被人搶走了,與其跟人家生氣,還不如想想怎麽找回自己的場子。”

王明明這下眉開眼笑了,生意又起來了,真是解氣。

“你說的對,咱們有上遊,有下遊,怎麽可能沒有生意,還有你這個腦子,你是怎麽想到豬肉按片賣的,我都沒成想,按片賣一天能賣那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