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第3/6頁)

朱標沒有直接在信中詢問他們弟弟們功課的事。這些詔書都要“存档”,如果後來人發現太子第一次拿著皇帝的私印寫聖旨,是罵下屬沒有管好自己弟弟的功課,實在是有點丟臉。

而且,朱標知道自己現在一言一行都在京中一些人的視線中。他一則純粹私事的詔令,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誤會。

朱標想要看看,會不會有人將自己發出的詔令上的事泄露出去。

“你們不用幫我整理了。”朱標道,“少看的書抄十遍,從現在開始抄。”

四個弟弟臉色煞白。

“小六,你跟著抄。”朱標道。

第五個弟弟臉色也煞白:“啊?為什麽?”

朱標道:“你抄一遍。不懂的地方就問他們。等你們抄完,我會給你出題考試。如果你做不到九十分以上,你繼續抄一遍,他們繼續抄十遍。”

抄書不會讓他們記住書本的內容,但教導別人會。

朱標不愧是朱元璋的兒子,深知“連坐”制度有多好用。

不知道朱標性格的朱小六還想說什麽,被朱棣和朱橚一個捂嘴一個拖著肩膀往書房旁邊的廂房拖。

朱樉和朱棡擠出難看的笑容:“好,我們馬上抄!”

朱棣湊到朱楨耳邊小聲道:“閉嘴,大哥生氣的時候不要說話,大哥會懲罰加倍!比爹娘狠心多了!”

朱楨也小聲道:“看到大哥腰間的鞭子了嗎?那鞭子是爹的。每當大哥從爹那裏要來鞭子,是真的會揍人!”

朱楨好不容易才掙脫,喘著氣小聲道:“大哥……太子大哥揍人很可怕?”

朱樉扶著額頭道:“大哥揍人不疼,但一邊揍一邊念,非常可怕。”

朱棡抱著雙臂道:“我們倒不是怕被揍,只是大哥已經夠累了,如果再讓大哥氣出好歹,我們心疼。”

朱楨猶豫了許久,小聲提問:“既然你們擔心太子大哥生氣,為什麽還要氣他?”

朱標的四只從小帶到大的熊弟弟同時沉默。

好問題,但他們不想回答。

把弟弟們趕到一旁抄書後,朱標靜下心來看折子,迅速了解朝中大事。

以前他雖然會從爹和其他叔叔伯伯口中得到朝中的事,但只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現在他回到南京,通過這些折子,他能迅速了解現在大明全國各地的情況。

朱標一邊看一邊不住嘆氣。

封建時代大權獨攬的皇帝真的不好做,京中哪個勛貴的下人搶了另一個勛貴的下人要買的緞子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到皇帝的桌子上讓皇帝評斷。

皇帝將從浩如煙海的雞毛蒜皮折子中,尋找真正需要他評斷的國家大事批改。許多皇帝受不了這個高強度的工作,才會創建中書省或者內閣,讓大臣們先過濾一邊折子。

這造成的問題是,皇帝不知道這些大臣們過濾過一邊的折子,是否有私心。

無論是丞相還是代替丞相的內閣,權力過大之後,皇帝能看到什麽折子,全是他們說了算。

大部分皇帝後來會依靠太監,比如掌印太監、司禮太監,內閣篩選奏折的時候,這些太監會代替一部分文吏工作,也有篩選奏折的職責。

然後強勢的皇帝能讓太監和大臣互相撕咬,弱勢的皇帝就被兩邊坑。

機構改革勢在必行。

現代的機構將權力拆分得很細,每個部門都有最高領導,這樣就算權力旁落,也不會養出“巨頭”。再加上監管機構和暢通的信息渠道,讓國家領導人能夠盡可能地掌控全局。

雖然這一套模式仍舊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比起現在強大許多。

要逐步改革成現代的權力細分的公務員機構,就得培養更多的公務員,以及……賺錢。

朱標輕輕嘆了口氣。這事轉來轉去,最後又落到一個“錢”字上。

現在官府中也有許多文吏和差吏,但這些都是官員自己雇傭,不是朝廷任命。

許多官員科舉上任,對庶務一竅不通,能管管教化或者修修水利就算是厲害的地方官,庶務基本交給“師爺”“幕僚”,這就是大明的官員俸祿雖低,但一月俸祿至少抵得過尋常人家吃幾年,但許多人都過得不好的原因之一。

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錢聘請幕僚,才能夠應付庶務,否則就無法工作。

官員的潛規則孝敬和不交稅的職田,也基本是用來養龐大的並非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差吏”。

在朱標和一眾忠心老下屬的幫助下,朱元璋了解了官場的“一個官養一整個官府”的潛規則,再加上因朱標的經營,國庫和內庫都有錢。他雖然砍掉了不交稅的職田,但給官吏的俸祿還算寬厚,也不禁止一些潛規則補貼。現在沒有官吏哭訴“當官要窮死”。

只是潛規則就是制度漏洞,潛規則越多,貪官就越難禁止。如果將“一個官養一整個官府”的潛規則抹去,朝廷直聘“公務員”,就能光明正大的禁止這些潛規則,堵住官員貪汙受賄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