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9章 這是他們從未有過的全新體驗(第2/3頁)

但是好就好在這裏不是大西北,而是山東,再往北是河北,地勢較為平坦。

地勢較為崎嶇的地方,比如大西北,宋軍對付西夏的時候,弓弩就是主力,列陣的時候大部分士兵都是弓弩手,那個地勢就適合弓弩手居高臨下大發揮。

但是山東河北這一塊地勢較為平坦,黃河改道之後更是一馬平川,特別適合騎兵行動。

這種地勢上對付騎兵的時候,步兵列陣就需要更多的長槍手和盾兵,面對騎兵沖擊的時候陣勢更穩,不容易被沖垮,弓弩手則退居次要。

所以之前趙開山擔憂弓弩手數量不足的時候,蘇詠霖就如此寬慰他。

趙開山認真思考之後認同了蘇詠霖的看法,決定順其自然,等攻克三州獲取金軍武庫之後,自然能得到大量弓弩,那時再說也不遲。

上午的訓練量很大,消耗也很厲害,日到中午,大家都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了。

午餐時,蘇詠霖讓他們排隊到操練場旁邊不遠處的小河邊洗手,抹一把臉,再去吃飯。

中午給的飯是幹飯,幹飯和腌菜,還有一些看起來就清湯寡水的湯——有就不錯了,至少有飯有菜有湯。

對於蘇家老人們來說,這樣的夥食不算什麽,他們當私鹽販子的時候吃的可比這些好多了,蘇詠霖拿他們當人看的。

但是對於剛剛投靠的農民兵們來說,這樣的夥食那是針不戳,更重要的是,一天給三頓啊。

實實在在的三頓飯,頓頓都能吃飽啊。

早知道當兵是這個待遇,早就盼著主家造反了不是?

午飯過後,有一個時辰的午休時間。

軍規是必須要回到宿舍裏睡午覺,養足精神以備下午的訓練,這個很容易接受,本就累得慌,睡個午覺更是求之不得。

午覺睡起來,伸個懶腰,神清氣爽。

但是迎接農民兵們的不是他們想象之中更加辛苦的訓練,而是全體集合在大操場上,以一個班為單位坐成一團,班長教他們認字。

一個班一般不是只有一個識字的,往往有六七個,打手出身的和制鹽工人出身的士兵都認字。

所以有限的三四個農民兵一看——欸?怎麽都認字?就咱們幾個不認字?

南邊宋國的文化人那麽多嗎?

農民兵們十分郁悶。

所以一個班裏,往往六七個人一起協作,兩三個人教一個,帶著這幫老實巴交的農民兵一個字一個字的認。

這群蘇家老人們都還記得當初蘇詠霖是怎麽手把手教他們認字、幫他們擺脫愚昧的。

他們也記得蘇詠霖的話。

“只有認了字,有了文化,才算是個真正的人,上等人不把咱們當人,當然不會教咱們識字,但是不要緊,咱們自己教自己,總要把咱們都教會了,都認了字,有了文化,都做堂堂正正的人。”

蘇家老人們告訴農民兵們這句話,農民兵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驚訝和不解。

但是不要緊,認字是強制性的,想不認都不可以,認得多了給賞,偷懶耍滑不認字的還要交給軍法處去懲罰。

這個規定公布下來,畏懼懲處的農民兵們立刻瞪大了眼睛看著寫在白紙上的黑字,笨拙地跟著蘇家老人們一遍又一遍的念著這個字的讀音。

一個時辰過去,認字課結束,下面又是新一輪的隊列訓練。

蘇詠霖把隊列訓練當做首要工作來抓,不單單是聽令的士兵,敲鼓吹號揮舞旗子的士兵也要了解這一切,方便在戰場上傳遞準確的命令給一線指揮官。

總之就是各種練。

士兵們一排一排的前進後退前進後退,被折騰得苦不堪言,號聲鼓聲響成一片,傳令兵們也累得夠嗆,整個練兵大營裏熱鬧非凡。

好容易熬到了晚飯時間,別說農民兵們,蘇家老人們也餓的前胸貼後背,抱著粥碗狼吞虎咽,吸溜吸溜的聲音此起彼伏。

當然,糧食管飽,說一天三頓就一天三頓,絕對不坑人。

晚餐和飯後休息時間有一個時辰,吃過飯後,士兵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閑聊消食,走走晃晃,互相之間討論著今天的奇妙經歷。

自由活動時間結束之後,就是這一天最後的活動了。

說是增進戰友之間的互相了解,增進大家的感情和信任度,但是農民兵們自我介紹之後,卻是聽著自家班長和那些蘇家老人們講述的他們販私鹽的時候的那些故事,入了迷。

他們第一次知道他們的這些上司和戰友們都是販私鹽出身,在南宋販私鹽、制作私鹽,冒著生命危險賺錢,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緊張刺激。

在緊張刺激的生活之中,他們增長了很多見識,見到了很多人間慘劇。

於是他們就把這些人間慘劇一個一個的說給農民兵們去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