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0章 膽敢弄虛作假違抗征兵令,這就是下場!(第3/4頁)

飛雷筒的口徑很不一律,從300毫米到500毫米都有,用以發射的炸藥包一般十余公斤,大的有二十余公斤的,最大射程達二三百米,但以150米以內殺傷力較理想,主要用於打擊敵築壘、鐵絲網、鹿砦等主、副防禦設施,對運動中的步兵則基本不能對付。

有些博物館內有飛雷筒的實物展出,這些供遊人參觀的飛雷筒呈一定的角度傾斜著擺放,前端用木架支住,那樣子就和迫擊炮的放列差不多,但必須明了的是,這僅僅是供人參觀時的擺設方法,而絕對不可以是作戰時的發射狀態。

因為後坐力的存在。

火藥爆炸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這種推動力並不是首先對著炸藥包使勁兒,而是首先對著發射筒使勁兒,發射筒夠硬,火藥的勁兒沒地兒卻又必須要走,只能推著炸藥包走,這才是完整的發射。

而類似於電視劇裏那種薄薄的汽油桶,後面孤零零薄薄的一層鐵皮底,也沒有其他東西兜底,然後點燃發射藥發射——相信我,這絕對是用來自殺的。

炸膛這個詞大家應該不陌生,為什麽會出現炸膛呢?

說白了發射筒的質量不過關,不夠硬,鎖不住火藥爆炸產生的勁兒了,就炸膛了。

所以為什麽過去的火炮一般都是厚厚的炮管子,加上小小的出口?就是冶鐵工業發展不到位,造不出能制造大口徑火炮的鐵,為了避免炸膛炸死自己人,只能縮小口徑。

沒良心炮說白了就是個汽油桶,薄薄的鐵皮,憑什麽能承受住火藥爆炸帶來的巨大後坐力?

當然可以,因為它真正發射的時候大半個身子都結結實實埋在地裏,並將筒的外側與坑壁間縫隙用土填實,借助堅實的大地吸收發射藥產生的重壓與後坐,並提高安全系數。

這就意味著沒良心炮的發射不僅需要炮筒、火藥和炸藥包,還需要專業工兵進行堅實的土工作業,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

一般來說這個時間在三十到四十分鐘之間。

正是因為其耗時太長,且一旦做好發射準備之後幾乎不可移動,所以才只能用來攻擊,攻擊不可移動的重型目標。

且使用時軍隊整體需要處於戰略進攻的態勢,敵軍則處於戰略防守態勢,如此才能保證沒良心炮真正發揮出作用,否則你土坑還沒挖好敵人就一波反攻橫推……

沒良心炮的缺點還不止如此,它自身的性能與操作的失誤也會帶來慘重的事故。

比如用來引燃發射藥的引線和炸藥包的導火索問題,沒良心炮拋送的炸藥包很多還是采用手工點火的方式點燃炸藥包的導火索,那麽問題來了,如果點燃炸藥包導火索的同時也點燃發射藥的引線,可發射藥的引線失靈了而炸藥包的導火索卻沒失靈怎麽辦?

正是因為這種專業工兵都無法解決的安全性問題的存在,沒良心炮才在我軍繳獲更多火炮之後逐漸退出了戰場,進入了軍事博物館。

土法的確可以造出很多種現代火器的簡易版本,但是這並非沒有代價。

想用土法逃避正規化生產所需要的技術、成本問題,去鉆空子,就必然要承受土法不規範操作本身帶來的反噬,而這種反噬產生的損失甚至會超過鉆空子本身帶來的收益。

否則人類為什麽要追求標準化大工業生產呢?

大家一起土到底不好嗎?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很多歷史作者、讀者的情節,一是名臣名將美人情節,一是火器情節。

二者都是隨著網絡小說逐漸興起而出現的,當然我也有。

覺得名臣名將在手美人在懷,天下就是我的,也覺得穿越回過去只要分分鐘就能搞出強悍火器,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分分鐘吊打土著。

但是寫的書越多,查的資料越多,年齡越長,對這種說法就越來越無法接受。

前者就不說了,後者稍微說一下。

或許也是中國近代過於屈辱,每個人心底裏都憋著一口要復仇的氣,而早些年網絡上甚囂塵上的就是堅船利炮打敗了清軍的大刀長矛,以至於我們最後走向了敗落。

於是人們都認為中國的失敗純粹是因為火器發展不到位,只要火器發展到位,我們可以瞬間翻身,成為列強,揚眉吐氣。

讀者作者都受此影響,認為歷史小說中發展火器是絕對的正確,不發展火器或者沒有一穿越回去就立刻發展火器就是絕對的錯誤。

回到過去不立刻發展火器吊打一切?你是不是腦子有毛病?

無論面對多強大的敵人,只要發展火器,就立刻可以打贏,如果打不贏——那就發展更高級的火器啊,你是穿越者啊!

其實說真的,正常人幾個能手工制造哪怕一支火繩槍或者燧發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