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2章 趙開山選擇一路向西(第2/2頁)

他無處下手,更不敢貿然下手,生怕引起輿論的反撲。

“對了,開山,東平府,甚至兗州可能都已經在蘇雨亭的掌控之下了,咱們若要往西去,可能要稍微繞點遠路,或者和蘇雨亭借道而走,總之挺麻煩的。”

趙作良這句話徹底點燃了趙開山心中那堆名為【猜忌】的柴火。

趙開山也是有著持續發展的遠景規劃的。

在這一次開戰之前,趙開山就和部下們召開了不少次會議,商討攻克山東之後他們該如何發展。

光復軍的口號既然是【驅逐胡虜光復中華】,那麽就必然要做相對應的事情來爭取民心,否則就會失敗。

為此,攻克山東之後肯定不能止步於此,必須要對外發展,占領更多土地,養成更大的力量。

所以大家就在規劃是該北伐還是該西征。

大體戰略上,趙開山團體分為兩派,一派支持北伐,一派支持西征。

支持北伐的認為西征是不對的,既然要造反,那就幹脆點往北邊打,迎難而上,號召當地人一起反金,與金軍正面對決,打垮他們的主力。

而支持西征的人則認為北伐難度太大,不如西征攻取金軍力量的薄弱點,等實力強大了再去北伐。

北伐派就提出反對,認為金軍不可能給光復軍很多的發展自身的時間,肯定會一有辦法就南下攻打光復軍。

西征派則認為北伐更是要直接面對金軍精銳主力,難道不會被一戰打崩掉嗎?

雙方爭執不下,但是支持西征的人明顯比支持北伐的人更多一些。

最後趙開山出於政治上的考量,考慮到守在北邊的蘇詠霖和孫子義,決定走西征之路,進而往關中地區發展,斷金國一臂。

他認為西征其實比較容易一些,因為不用直接面對金國鎮守北方草原的精銳騎兵。

這樣的話就需要東平府這個水路交通樞紐之地,得到東平府,利用東平府的人力和交通之利,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向西進一步發展。

至於南宋這個超級不確定因素,被挑起了野心的趙開山定下了不主動接觸的原則,即南宋不找他,他也不去找南宋。

而且不要和南宋發生什麽矛盾,駐守在南邊幾個州的軍隊需要注意和南宋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及相對友好的關系,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趙開山瞧不起趙構,同時也覺得自己不需要依靠南宋就能取得很大的勝利。

大家就此對南宋避而不談,等什麽時候南宋主動來找他,他再具體問題具體看待。

大體上西進戰略是不會更改的。

然而這一波失利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這一波失利直接影響到了趙開山給自己定下的大戰略,他失去了掌握水陸交通樞紐東平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