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1章 說到底,高麗只是個小國

除開西夏,高麗這邊,高麗國王王晛也決定派出由年僅十五歲的王太子王祈為代表的百人使節團,以此向蘇詠霖表達高麗方面的誠意。

高麗希望蘇詠霖可以感受到這份誠意,親自冊封高麗國王和王太子。

姿態表明之外,對於明帝國所宣稱【吾國皇帝非天子乃人皇】的說法以及【明】這個國號,高麗王朝內部議論紛紛。

高麗文人受儒家經典影響非常深刻,且大有原教旨主義者的風範,一味追求儒家經典內所描述的完美世界,也很崇尚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局面,認為這樣就可以達到天下大同的追求。

當然他們嘴上是這樣說的,私下裏到底是怎麽做的,大家也都清楚。

這批王晛寵幸的文官們首先是覺得【明】這個國號有點問題。

他們遍翻中國史書也找不到國號為明的古國,接著得知這個國號是明國皇帝自己決定的,出發點是為了紀念那些為了建立明國而英勇戰死的人,頓時感覺這樣做不正統。

那些丘八有什麽好紀念的?

他們不明白——

主要高麗在文武方面也學足了北宋,對武人相當輕賤,對文人相當重視,高麗的整個社會風俗也和當年北宋差不多,講究個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進而他們得知明國皇帝不要做天子,要當人皇,便又覺得中原皇帝貿然改變祖宗的做法是不祥之兆。

如果中國皇帝不做天子,皇帝百年之後,江山又如何可以延續呢?

由此,這種觀點引發了高麗文臣對明帝國和蘇詠霖的批判和質疑。

他們在非公開的場合議論這件事情,認為蘇詠霖肯定是膨脹了,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了,這會給明帝國帶來災禍。

總體來說,他們意識到明帝國是個武人建立起來的政權,並不那麽尊重儒家傳統,所以對其的觀感較為負面。

而在這一片質疑聲中,只有尹鱗瞻一個人對此公開表示反對,認為蘇詠霖這樣做肯定不是出於膨脹什麽的說法,而有著深層次的用意。

王晛不明就裏,就詢問高麗國內唯一面見過蘇詠霖的尹鱗瞻,問他蘇詠霖到底有什麽用意。

“具體用意臣不可能知道,明帝也不會告訴臣,臣只是覺得明帝並不是那種得志便猖狂的人,明帝雖然年輕,卻非常內斂,並不以處處刻意強調自己的功績。

尋常囂張之人恨不能把自己的功績寫在臉上讓人看到,四處招搖過市,惹人厭煩,而明帝並非如此,明帝的所作所為較為低調,常談民生,未聞功業,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而做人皇不做天子,不似明帝所為。”

王晛想了想,又問道:“在你看來,明帝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尹鱗瞻認真的想了想。

“深沉,內斂,雄才大略,志存高遠,且極善用兵,據說明國有名氣的將軍全都是明帝的舊部,他們都對明帝忠心耿耿,所以明國的局勢非常安穩。”

“你對明帝的評價很高啊。”

王晛意味深長地看著尹鱗瞻。

尹鱗瞻卻並不改變自己的看法。

“明帝以一介平民起兵造反,僅僅三年就覆滅了金國,取而代之建立明國,奪回中原,重建華夏,恢復華夏衣冠,如此人物,豈不為天上人耶?”

尹鱗瞻的話讓王晛無話可說。

因為事實也是如此,得知蘇詠霖的功績之後,王晛也覺得這頗為不可思議,覺得蘇詠霖簡直就不是人,他可能就是老天爺派來的神。

與這樣的人物生活在同一時代,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但是對於高麗來說,當然是幸運的。

因為高麗只想抱大腿。

那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只要蘇詠霖還活著,只要蘇詠霖沒有任何問題,那麽明帝國的局勢就穩如泰山。

至於其他的,也不是他們現在可以去考慮的,他們根本沒有去考慮的資本,因為他們連哪怕一萬名明軍士兵都不能對抗。

說到底,高麗只是個小國。

和西夏還有高麗一樣,南宋方面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第一時間由趙構指派宰相團隊之首的湯思退親自帶領使節團奔赴中都恭賀蘇詠霖登基稱帝。

他們攜帶了大量禮品,整個恭賀隊伍浩浩蕩蕩,之前幾次北上接觸的規模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不過南宋內部對蘇詠霖稱帝這件事情本身和稱帝的諸多細節議論紛紛。

盡管南宋官方第一時間宣布承認明帝國的存在,並且按照盟約派人北上中都與明帝國簽訂正式的和約,但是南宋內部依然存在著為數不少的官員對中原懷有故國的情懷。

他們本就對南宋政府承認光復軍、不願北上的態度非常不滿,現在光復軍直接建國,蘇詠霖正式稱帝,代表著中原不出意外是再也無法回到南宋的懷抱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