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4章 人皇之名實至名歸

韓景珪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思想動亂十分有感觸。

他拍了拍張橋年的肩膀。

“早前陛下要在軍中設指導司,我只當指導司的意義是掌控軍規軍法,以軍規軍法限制軍隊,讓軍隊處在軍規軍法的約束之中,未曾料到你的一席話居然能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

看來我還是學的太少,太淺了,之前並未想過還有如此作用,陛下的政論等回去我要重新溫習一遍,要是我也能多學一些,說不定也能和你一樣了。”

辛棄疾也連連稱贊。

“換一支軍隊,恐怕這場戰事就不是那麽容易停止了,說不定要鬧出大事來,確實,此戰大勝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軍中有如此反應,我並不意外。”

張橋年並沒有覺得自己有多麽了不起。

他把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理解告訴了韓景珪和辛棄疾。

“換一個理論精深的書記官來做,一樣能做好,關鍵不在於我,而在於復興會,自宋以來,朝廷和文官打壓武將,限制武將,目的是防止五代亂局再現,防止那個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時代重現。

今人不了解那個時代,不找到那個時代的武將和軍隊是何等囂張跋扈,朝廷和文官是如何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天下萬民又是如何被他們蹂躪的,所以自然覺得宋人矯枉過正。

不過陛下當年在指導司中講課的時候多次提過,他認為宋人並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五代那種皇帝天天換的日子,換做是誰也接受不了,而這一切都在宋得到了解決。

軍隊太強大,太恐怖,若不施以教化,束縛其手腳,一旦完全釋放,必將反噬自身,但是陛下認為宋人鉆進了牛角尖,走了極端,本該束縛軍隊,教化軍隊,他們卻采取了最直接的打壓。

打壓和束縛與教化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模式,打壓會讓軍隊在短時間內被馴服,但也會同時失去戰鬥力,束縛與教化會讓軍隊懂得為何而戰,應該把自己強大的武力用在什麽地方。

宋人走了前一條路,而我們走了後一條路,宋人沒有武將和軍隊作亂的事情,而我們也沒有,但是宋軍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內戰外戰一塌糊塗,惹人恥笑,而我大明軍隊呢?

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差距,我們教化軍隊,讓軍隊知道為何而戰,讓軍隊知道該把自己的武力用在什麽地方,因此當軍隊出現些許問題的時候,只要予以引導,就能讓軍隊重回正軌。”

韓景珪和辛棄疾聽了,感覺張橋年說的很有道理,覺得這方面還是張橋年這些書記官和指導員比較厲害。

他們雖然也掌握有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專業點沒有點在這個地方,面對這種事情,多少有點難以作為。

而專業的書記官和指導員則掌握豐富的辦事方法,且在軍隊裏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存在感,他們一出馬,軍隊內部的思想動亂立刻平息。

每一次的平息都會加強軍隊內部的思想教育,提高士兵的思想水平,所以明軍的思想水平就會不斷提高,類似的事情也就會越來越少。

這並沒有降低軍隊的戰鬥力,反而是大大凝聚了人心,提高了戰鬥力。

這種思想凝聚為軍魂,成為每一個士兵的共同認同,它灌注到了每一個士兵的心靈之中,任何進入這個大集體中的人都會不由自主被這種軍魂所吸引,認同它,接受它。

在行軍征戰的征途中,會不由自主的被它所引導,所作所為會不自覺的主動符合它的引導。

這是宋人辦不到的,這也是宋軍無法戰勝明軍的根源之所在。

縱使嶽飛再生,巔峰嶽家軍重現於世,明軍也不會被嶽家軍打敗。

嶽家軍只有一支,人數只有十萬,就算極限一換一,打完了也就沒了,事實證明,宋人沒了嶽飛,就無法再次重建嶽家軍,嶽家軍成為絕唱。

而明軍不同,只要軍魂還在,軍隊就算全部打光了,也能再次組建。

打不死,敲不爛,砸不碎,煮不透,燒不著。

於是對於朝廷指令,對於總指揮部的命令,明軍全體再也沒有任何異議,遵從北伐軍總指揮部發布的命令,清掃戰場,整理戰果,準備班師回朝。

這場軍事行動到此為止,明軍順利完成了戰前制定的目標,甚至可以說是超額完成了戰前目標。

蘇詠霖沒有料到大軍居然可以獲得如此之大的戰果,為他幾乎是超額完成了戰略目標,還超額獲取了大量的戰爭俘獲,使得這場戰爭不僅沒有賠錢,還大賺特賺了。

戰馬二十多萬,牛羊加在一起都快要五十萬了,其他的諸如骨制品皮制品等等草原特產更是數不勝數,就連黃金白銀珠寶之類的也大有所在,蘇詠霖甚至為此增加了不少黃金和白銀的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