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7章 他的一生,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了

一件事情說完,蘇詠霖又詢問他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以及周邊其他村莊是否有聽說類似的事情等等。

蘇詠霖希望從一個普通農民的嘴裏得到更多不一樣的消息。

這個農民說了很多,在蘇詠霖的要求下,書記官也記錄了很多。

蘇詠霖也從一個普通農民的視角了解了一下在他的視野之中,農會制度到底給他和他的鄉親們帶來了什麽樣的改變,以及在他們看來,農會的存在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全都問過之後,將他所說的記錄在案,一次問詢才算是了解。

結束了一次正式的問詢,蘇詠霖感覺受益頗多,同時也感覺自己過去制定政策的時候有很多考慮不周到的地方,的確需要改正。

有些政策確實是倉促上馬,也沒管什麽別的影響,先上馬再說,這樣做固然整合了基層力量,大體上建立了他的政權根基,卻也在局部地區放大了這一政策的缺點,給民眾造成了痛苦。

這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應該做的事情。

從早到晚,除了中午吃飯休息一個時辰之外,蘇詠霖一整天都在民情咨詢室內接見來訪民眾,與他們交談,向他們詢問很多鄉土之間的事情。

一直到夕陽西下,天色變暗,一整天的接待問詢才算是結束了。

等全體來訪民眾全部離開之後,蘇詠霖組織民情咨詢室內的復興會員們開了一個短會,沒讓他們立刻回家吃飯。

他要說的事情很重要。

“眾所周知,我們復興會脫胎於民眾,你們曾經都是普通民眾,砸碎了身上的枷鎖,獲得了新生,於是成為了復興會的一員。

你們的命運被改變了,就更應當知道自己來自與民眾,成為復興會員之後,並不意味著你們脫離了民眾,你們需要帶著使命和學識,主動走回去,走回到民眾當中。

你們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詢問他們的需求,我們的一切政策都是作用於他們身上,他們滿意,我們才有好日子過,他們不滿意,我們就會很困難,他們憤怒了,我們就要完蛋。

官府在辦事的時候往往是有滯後性的,一些事情官府是很難先知先覺的,這就需要復興會作為民眾的喉舌,將民眾的聲音告訴官府,督促官府,讓官府可以及時的調整政策當中不合適的地方。”

這樣說著,蘇詠霖又舉起了今天他的書記官記錄下來的全部文件,稍微翻閱了一下。

“就像今天這樣,不止是你們,我感覺我也是頭一次知道那麽多民眾對咱們的政策感到不滿,單單一個農會會長和指導員之間的相處問題,就占據了很大的篇幅。

我看了看,有農會會長架空指導員,攛掇農民們排擠指導員的,還有指導員大權獨攬,把農會當成空架子的,也有農會會長和指導員之間互相爭奪權力,逼迫農民們站隊的。

以小見大,一個區區數百人的小村子裏就能發生這種事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娘的過去皇帝和宰相在爭權奪利!爭的還是天下權柄!

這些,是我們從前所沒有關注到的,我們不曾想象一個政策下達之後,會在不同的地方發生那麽多不同的反應,既有平穩運行的,也有運行失敗的,那麽,到底是哪裏出現了問題?

這就是我們的問題了,我們應該多加研究,實地考察,綜合民眾的意見之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而不是坐在屋子裏開會,說一些毫無意義的空乏的套話。”

蘇詠霖放下了手裏的文件,走到了大廳中央,環視著所有注視他的復興會員們。

“一個政策大概是不存在單純的好與壞的,我們不能因為農會政策組織起了農民、加大了糧食產量而認為這是一個好政策,也不能因為會長和指導員產生齟齬而認為這是一個壞政策。

既然如此,我們又該如何判斷這個政策對於大明國的意義呢?很簡單,就是通過民情咨詢室,就是通過民眾的真實反饋,讓我們知道我們的政策運行的好與壞,好在哪裏,壞又在哪裏。

民眾的反饋,數據的記錄,這是我們評價一個政策到底是正面效果大於負面效果,還是負面效果大於正面效果的重要指標,我們必須要明確一個思想,那就是緊緊依靠民眾,永遠不要脫離民眾。

古往今來那麽多興盛一時的王朝帝國,興盛的時候是那麽的興盛,衰敗的時候又是那麽的衰敗,原因何在?我想,就在這裏了,就在我們腳下的民情咨詢室裏。

開國帝王往往征戰天下,走遍天下,見多識廣,深諳官員行政弊端,面對問題,會果斷調整政策,不使民眾受到太多的苦難,而後來的皇帝居於深宮,不識民間疾苦,與民眾隔絕。

隔絕了民眾之後,他就成了瞎子,聾子,連常識都不知道,所以才會有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話,皇帝如此,官員亦如此,若是脫離民眾,不接地氣,官員也辦不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