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5章 人皇的坦誠

當然,書籍存量告急並不是什麽大問題。

隨著時間推移和印刷局的全力運轉,很快,人們購買廉價書籍的欲望就會得到滿足,書籍市場也會趨於平穩。

蘇詠霖感覺最重要的,果然還是買到《洪武政論》之後整個民間對這本書的看法以及反響,還有就是對《白毛女》和《半夜雞叫》等等故事性很強的小說是個什麽反應。

這一切需要時間去給予他回饋。

與此同時,蘇詠霖很好奇會不會有南宋方面的人購買他的書籍,並且帶回南宋傳播開來。

他同樣也很期待南宋方面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應。

《洪武政論》第一卷在公開發售之前已經在復興會內部進行了內部傳閱,復興會員們對這本書的了解還是很足夠的。

盡管如此,在書籍發售的當天,還是有大量復興會員前往當地的樹人書社搶購《洪武政論》第一卷。

他們覺得這本書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有學習意義,更有收藏價值,他們希望距離他們的領袖更近一點,他們會感覺到這本書的存在就是領袖在和他們面對面交談。

而對於廣大民間讀書人或者不識字的熱心村民來說,這一點就更加明顯了。

蘇詠霖寫書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口氣親切,一上來的序言甚至是朋友之間輕松聊天式的口氣,絲毫沒有皇帝的感覺。

一上來,蘇詠霖就和他們打招呼,像是嘮家常一樣的將自己的出身和大概的經歷說了一下。

當然,這第一部分內容就讓很多人驚掉了眼球。

皇帝居然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金國山東本地人,而是宋人。

家庭出身還不錯,祖父是個南宋四品官員,還曾經操持過嶽飛北伐的事情,後來遭到打壓,苦悶之下操持起了販私鹽的活計。

他的家族因為販私鹽而發了大財,他也因此有了優渥的生活,錦衣玉食,然而這不僅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災難。

他的父親因為販私鹽而死,母親因為父親的死郁郁而終,他年幼喪父喪母,靠著祖父的撫養才得以長大,而在他十六歲的時候,祖父也因病去世。

他成了徹頭徹尾的孤兒。

偌大家產傳承到了十六歲的他手上,面對著作為保護傘的南宋官員孫元起,還有虎視眈眈不服他的祖父舊部,他經歷了很多危險。

最後,當他十九歲的時候,他除掉了那個試圖奴役自己的南宋官員,以及那群試圖謀奪他的家產的祖父舊部。

然後他選擇了北上山東,和當時的山東義軍聯起手來,一起對抗金國的殘酷統治,奪回中原。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這對於他來說不是什麽無奈的選擇,而是很早以前就開始謀劃的事情。

他很早就決定脫離南宋,從統治壓迫性稍弱一些的金國打開局面,通過暴力手段推翻金國統治,將金國消滅,然後光復中原。

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夙願,所以明軍成為明軍之前,叫做光復軍。

當然,這一切都不是沒有根源的,根源就在於他的成長歷程。

蘇詠霖從這裏開始講述他的成長歷程,講述他是如何普普通通的誕生,普普通通的成長,沒有什麽災禍的長大,直到宿命的降臨。

他思考著為什麽百姓那麽苦。

他思考著為什麽他可以錦衣玉食大魚大肉,而有些人只能吃尿曬幹後析出的鹽。

他思考著為什麽地主士紳可以擁有千畝萬畝的良田,而農民卻連立足之地都沒有,只能成為流民,隨機的死在隨機的地方。

他不懂為什麽稅吏要橫征暴斂,為什麽在規定稅收之後還要用各種名目肆意征收超額的稅款,仿佛不把人們餓死就不罷休。

他不懂為什麽成本價只有五文錢的鹽能被賣到一百文錢,讓人們連鹽都吃不起。

他有太多太多不懂的事情,太多太多的事情都讓他感到非常的不理解,他試圖尋求父親和祖父的解答,但是父親和祖父只是想做個冷漠的旁觀者,並不想深究,也不讓他深究。

但是他終於還是明白了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麽。

所以他知道了,南宋是沒有希望的,南宋不僅對於金國無能為力,對於內部也是無能為力,他們不可能解決掉百姓吃不飽肚子的問題,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讓百姓吃不飽。

吃不飽,不認字,才方便統治,才不能抵抗,任由剝削。

這樣,才能讓地主士紳老爺們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才能讓他蘇家人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

蘇詠霖覺得曾經的蘇家是萬惡的,所以他放棄了一切,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道路,也是他自己的贖罪之路。

如果成功了最好,如果失敗,就當是贖罪。

好在,他成功了,所以他發誓,要建立一個和過去所有的國家都完全不同的國家,以一個不會有人餓肚子的國家為最高目標指引,竭盡全力,哪怕還有一個人餓肚子,他的目標就還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