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1章 旗幟鮮明表達立場

其他州不說,就說泰安州,近些年來的民俗是真的有了很大的轉變。

作為蘇詠霖最早占據且作為大本營經營的根據地,這裏最早建設農會,解放農民,並且最早辦設集中的工場,最早投入資金進行產業升級。

這些年下來,泰安州的農民家庭裏,但凡有女兒的,沒有誰家還會急著趕著把女兒嫁出去,都希望等她們長大一點就把她們送到工場裏謀一份工作。

一般女孩子長到十一二歲就會被送到工場裏從事一些輕體力技術活,比如縫補織造衣物等等,她們的父親認為這非常好,不僅是工作,也是在鍛煉未來嫁人之後需要用到的女紅技能。

而且還有錢賺。

一邊賺著工場的工錢,吃著工場提供的一頓免費夥食,拿著工場的年節福利,給家庭減輕負擔,增加家庭收入,去做工還能享受免費的醫療,這不香嗎?

說難聽點,說俗一點——原先賠錢的事情變成了如今賺錢的事情,還有誰會不樂意呢?

於是泰安州女子的結婚年齡緩緩向後推,十一二歲嫁人的事情很少聽說過了。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自己的嫁妝自己掙,自己的郎君自己尋】這樣的觀念也在泰安州工場的女子群體當中流傳開來。

當地大約從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年間就開始盛行女子自己掙自己的嫁妝這樣的風俗。

工場女子們之間開始講究和家裏商量,把自己的工錢存起來,當成結婚時的嫁妝和花費用,屆時不要家裏出錢,自己就把自己的積蓄拿過去當嫁妝。

家裏人大多數也沒什麽意見,認同這樣的看法,反正這個錢也是避免不了的,不要家裏出,家裏也樂得減輕負擔。

而且也因為這樣的風俗的出現,泰安州工場女子在婚姻嫁娶方面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

她們往往不會隨意接受長輩對於她們的婚姻的直截了當的要求,不會再和過去一樣接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風俗,而是要求在選取丈夫的時候多多過問她們自己的意見。

自己看上了才嫁,看不上的就不嫁,且選擇夫婿的時候,往往更加青睞同樣也在工場裏工作的男工,因為她們也很清楚工場裏男工的收入水平和待遇水平。

男工和女工結婚,是一加一大於二的選擇,雙方依托工場,在工場和家庭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一定是豐富多彩有滋有味的。

因為手裏攥著自己的嫁妝錢,還有一份可以保障生活的好工作,所以她們在這件事情上開始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氣。

而對於這樣的底氣,家長們顯然沒有及時的適應,也沒有及時的轉變思維,固然有一些願意順從女兒想法的開明家長存在,也有那些不願意放棄父權的老古板在。

所以當地也發生過一些相關的糾紛。

需要提及的是,蘇詠霖一直都在推進人們的識字率水平,一直都在堅持掃盲行動。

在各種利於掃盲的場合,比如軍隊、工場這種集中工作的場合,掃盲就顯得更加高效,泰安州工場的工人們就成為了大明識字率最高的團體之一。

男工如此,女工也如此,在教導人們識字這件事情上,蘇詠霖是要求男女一致的。

工人識字的效率明顯比農民識字的效率要高,所以工場工人的識字率很快就超過了本地農民,成為本地最有文化的代表性團體之一。

認了字,聽了工場裏的指導員宣講了一些蘇詠霖政論當中的理念,有了一些見識,手上還有錢,有了脫離家庭獨自生活的經濟基礎和依仗,於是女工們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

這位叫肖翠的女工在工場內工作四年,從工作的第二年起就沒有把錢交給那個喜歡喝酒的父親了,而是自己攥在手裏。

為此,那個不稱職的父親還多次到工場裏鬧事,要肖翠把工錢給他去買酒喝,肖翠強撐勇氣就是不給。

父親要打她,被肖翠的工友們攔下了,大家同仇敵愾罵走了她的父親。

從那之後肖翠就很少回家了,偶爾偷偷溜回家看看母親和弟弟,塞點錢,然後就快速返回工場,在工場的工人集體宿舍內生活。

許是感覺到了自己權威的喪失,讓那個酗酒的父親非常不愉快。

又因為實在是缺錢買酒喝,於是這個家夥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決定把肖翠許給自己喝酒欠錢的人家,債務則一筆勾銷,還能額外得一筆錢。

面對這種事情,肖翠當然堅決不認同,她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她極力反抗,就是不嫁,不管對方來鬧騰多少次,就是不嫁。

她絕不允許自己被酗酒的父親當做物件賣掉。

工友們很支持肖翠的反抗行為,也同仇敵愾起來,每一次他們來鬧事,都集合起來把他們趕走,保護肖翠,或許同時也是在保護自己的自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