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趙構不回來

陳康伯的分析讓趙昚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所以說,在黃河工程完工之前,明國不會大舉南下?”

“正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麽明皇會提出削減歲幣的策略,這只是老臣對他的試探而已而他的反應並沒有出乎老臣的預料。”

陳康伯昂首挺胸,仿佛自己出使明國獲得了巨大的外交勝利。

他絲毫不曾提及自己在中都萬民殿中被蘇詠霖當中懟的啞口無言的事情。

那種事情他不會去想,更不會去說——

當然,虞允文和陸遊,還有所有的經歷者,都不會說。

“相公辛苦了。”

趙昚頗有些費力的站了起來,走到了陳康伯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此次出使明國,一定非常艱辛吧?”

陳康伯搖了搖頭。

“為陛下辦事,不辛苦,倒不如說見識到了明國所發生的事情,愈發感覺大宋必須要自強自重,才能挽回局面,對抗明國,在明國的進攻之下頂住,頂到明國自取滅亡的那一日。”

“嗯,有道理。”

趙昚想了想,皺著眉頭詢問道:“他們的工地上真的沒有軍隊看守嗎?黔首和朝廷之間,竟然能如此和諧?他們也當真願意給那些黔首吃肉?還給錢?

這也就算了,他們居然還要普及教化?黔首黎庶也要教他們讀書識字?為什麽?這對他們有什麽好處?而且就算拋開著一切不談,他們哪裏來的那麽多錢?”

趙昚對於明國所發生的一切都不太願意相信。

他不願意相信明國真的是在改善黔首黎庶的生活環境,是真的在為他們考慮,所以換來了他們的認同和擁護。

也不願意相信這一切是蘇詠霖鏟平了舊有的食利階層所帶來的全新改變。

這樣的情況絕對不可能出現在南宋,他也不會這樣去想,他只是想懲戒貪官汙吏,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權勢,絕對不會去想要搞什麽蘇詠霖式的大變革。

那絕對會讓他丟掉皇位,小命難保。

畢竟趙構還活著,趙佶的幾個兒子也還活著,他不是唯一的皇位傳承者,只要大臣們願意,他們聯起手來,就能改天換地。

趙昚不會這樣想,陳康伯當然也不會這樣去想。

但是他是新任樞密使,他的職位要求他用最壞的角度去思考國家大事。

“老臣不願意相信這一切,更不願意相信明皇是在做什麽偉業,老臣覺得他是別有所圖,用心險惡,但是為了大宋,老臣必須要從最壞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所以,老臣不得不相信。”

陳康伯的意見讓趙昚十分嘆息。

“相公所言甚是啊,凡事,總要想到最壞的一面,若不能想到最壞的一面,等最壞的情況發生了,就會猝不及防,手忙腳亂,再來一次靖康之恥也未必不可能。”

“老臣以性命保證,只要老臣一息尚存,絕不讓大宋重蹈覆轍!”

陳康伯在趙昚面前跪下,表現自己的決心。

趙昚點了點頭,然後扶起了陳康伯。

“相公的心意,我已經很清楚了,未來的事情還要多多依靠相公了。”

陳康伯點頭應諾。

接著趙昚又和陳康伯商議了一些明國見聞,得知了一些明國有而南宋沒有的制度規章,得知了明國正在好端端運行的一系列政策。

深深感覺到危機的趙昚越發意識到對南宋的弊政進行變革的重要性。

外事商議完了,趙昚又開始和陳康伯商議讓他頭疼的內事——趙構。

“太上皇久居溫州不願回歸,我派十一次使者前往迎奉,太上皇還是不願意回來,他久久不願意歸來,於我而言,非常不利,他要的戲台我修了,連宮殿我都幫他一起修了,他還要幹什麽?”

趙昚深深地為趙構的不配合感到不滿。

他是太上皇,一直待在臨安外頭,待在他不能直接控制的地方,這也讓他感到非常的不安。

陳康伯作為知道內情的少數人,知道趙構和趙昚幾乎已經撕破臉的關系,微微嘆息,但是卻不得不為趙昚思考解決方法。

因為不管怎麽說,太上皇和皇帝分居兩地,在南宋朝臣們看來,在天下人看來,就是皇家內部不和、內部爭鬥的意思。

這不僅有損皇家顏面,還會讓有心人懷疑趙昚的皇位是否穩固,他的皇權是否能得到彰顯等等牽扯到大是大非的問題。

陳康伯深深地明白這裏頭的道道,所以也十分郁悶。

“太上皇可能是受驚了,他年事已高,容易受驚,官家還是多多考慮這一點,然後太上皇的親兵可能需要補足人數。”

“你是老臣了,有些話我就不藏著掖著了。”

趙昚郁悶道:“這不是新招募的八萬兵準備給殿前司補充一下人手嗎?跟他說了,他就是不回來,什麽條件我都答應了,他想要的我全給他辦到了,連他自己都提不出什麽要求了,他就是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