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虞允文絕不妥協

割讓五個路,那就等於直接把南宋將近三分之一的國土割讓出去了。

還是最關鍵的中間地區,以後就算是想要和川蜀地區聯絡,要麽走廣南的道路繞行,要麽只能請求明國借讓道路,以免長途勞頓之苦。

國家等於被明國一刀兩斷,這還做什麽國家?

交出以虞允文為首的戰犯和他們的家眷……

這是要我交出敢於抵抗明國入侵的忠直大臣和他們的家眷,這不就等於告訴所有宋國官員和將軍,只要敢於抵抗明國,下場一定會非常慘嗎?這要照著做了,以後不就等於抵抗明國是非法的嗎?

還會有人為我奮力抵抗明國入侵嗎?

現在雖然也比較少,還一直打敗仗,但是至少還有,至少還有人願意為我抵抗明國。

這個條件要是答應了,南宋就等於自廢武功,直接投降算了。

還有第四條,去國號,去帝號,淪為和高麗一個水平的藩屬國……

你幹脆直接把我趙昚的名字改稱趙煜得了。

這險惡用心還能更加明顯一點嗎?

趙昚的怒氣終於突破了閾值,如火山爆發一樣猛然爆了出來。

“不答應!一個條件也不答應!打!打到底!打到亡國!我就不信不答應這個條件他就能怎麽樣了我!給我打到底!!”

沈該面色慘白。

他看著滿臉怒火的趙昚,知道趙昚已經不可能妥協了。

打?

打得過嗎?

到時候條件估計會更加苛刻。

而且萬一他們發現這仗是可以打贏的,那麽……

會不會一時興起直接滅了南宋,把他們當做階下囚?

但是沈該無法阻擋趙昚。

趙昚一方面要求沈該全面封鎖趙昚和虞允文一切圖謀破壞明國黃河大堤的事情,一方面又把明國的五大要求公布出去,讓世人看到明國的醜惡嘴臉。

明國關於停戰的五大要求公布之後,的確引起了一陣輿論上的爭論,很多人都認為明國這樣做實在是太不講道理太霸道了,這就是沖著滅亡大宋來的。

很多官員也表態不支持明國的條件,但是除了極少數死硬派分子之外,大部分人對於不滿之後的看法是重新談判,尋求更加優越的條件,而不是繼續打仗。

打仗是打不贏的。

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了南宋朝廷的基本共識,這仗是真的打不贏,所以只能通過談判話術爭取更好的條件,實現弱國外交之勝利。

比如能不能不要改稱江南國和江南國主,哪怕維持一個宋國王的稱號呢?

這感覺不是不可以去談的。

沈該和周麟之就主要持這樣的看法,他們認為可以這樣談,試著爭取,但是絕對不要強行拒絕,以免激怒明國。

而且沈該說的話還挺紮心的。

“明國要求割地,是因為他們可以用兵馬攻占,而大宋無法收復,這種情況下,即使大宋不願意承認,又能如何呢?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與其激怒明國,不如幹脆一點答應這個條件,以此為基礎爭取其他的條件上明國的立場弱化。”

這場趙昚沒有出席的會議中,沈該說話就加重了幾分語氣。

周麟之的看法也和他差不多,覺得應該接受,只是需要在某些條件上做一些爭取,避免和明國再次開戰,以至於激怒明國。

除了他們之外,只有楊萬裏屬於堅決的主戰派,應該和明軍死戰以爭取利益,就連虞允文都不建議直接回絕明國的條件以至於激怒明國,使之大規模南下。

退一萬步說,大宋需要時間。

“明國晚一天南下,大宋獲勝的可能性就大上一分,哪怕爭取多一天的時間,也能讓大宋的軍備完善一分,我以為不應該激怒明國,而應該著力於明國談判,哪怕是假談判。”

很多人都支持虞允文的看法,唯有楊萬裏堅持回絕,和明國戰場上見真章。

“戰場上拿不到的,談判桌上就能拿到嗎?明國擺明了看不起大宋,連大宋首相都是說殺就殺,這種無禮之國,難道還有談判的必要嗎?我寧願戰死,也不和他們苟且談判!”

楊萬裏顯然是被明國殺死葉義問的事情給氣到了,表示堅決不和明國妥協,要求力戰到底。

最後,持有三種看法的人分別把自己的看法匯總一下,寫成奏表交給趙昚。

趙昚是給氣的不輕,說什麽都不願意妥協,於是下旨斥責了穩健派和投降派,只表揚了激進派的楊萬裏一個人,隨後下令,要求朝廷回絕明國的和談要求,決不妥協,堅決備戰。

平章軍國事、樞密使兼城防使虞允文全權負責接下來的戰事,城防副使楊萬裏輔佐之。

整個朝廷都要以和明國決一死戰作為接下來的重點核心,絕對不允許談論其他的事情,否則,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