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沈該“大封群臣”

洪武五年十月初九,蘇詠霖從中都六百裏加急送來的消息抵達了臨安城。

全權談判使者辛棄疾在臨安城手持大明皇帝詔書,正式冊封趙惇為江南國主。

江南國全體代表官員在最高執政、平章軍國事沈該的帶領下向大明皇帝的詔書行大禮參拜,並且代表臥病在床不能起身的江南國主趙惇殿下接過詔書,向大明皇帝表示由衷的感恩。

沈該表示從此以後,江南國將在趙惇殿下的帶領之下全心全意為大明服務,全心全意為大明提供幫助,大明要什麽,江南國就會提供什麽,大明所要達成的目標,就是江南國的最高使命。

與此同時,沈該等人所希望聽到的消息也終於聽到了。

蘇詠霖允許江南國主所提出的一支大明軍隊在臨安城附近駐軍的請求,批準一個軍三萬人的軍隊駐紮在臨安城周邊地區,作為震懾宵小之輩、為臨安朝廷保駕護航之用。

駐紮時間暫定為兩年,期間一切軍事費用和給養費用都由臨安朝廷撥付,一應標準完全按照明國軍隊來做。

而當江南國遇到關乎實際存續的危險的時候,大明軍隊也不會毫無反應,他們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江南國足夠的幫助。

等於花錢買保險。

饒是如此,當他們看到軍費清單的時候,也是紛紛瞪圓了眼睛,一方面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一方面又覺得明軍之所以那麽強大原來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一天三頓飯,好吃好喝的養著,定期有肉吃、有菜吃,甚至還有水果吃,有足夠的軍醫和藥材,有充足的一年四季軍服提供,有相對而言比較優厚的軍餉,逢年過節還有福利賞賜……

光是這些,就已經是宋軍望塵莫及的了。

除了這些,明軍還需要大批量的筆墨紙硯,需要大批量的桌椅板凳,因為他們需要讀書習字增強文化學識。

夭壽了,大頭兵要讀書學習了!

這簡直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這樣一想,明軍令行禁止軍紀嚴明貌似也就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情了,不是嗎?

被選擇留下來的明軍部隊是周至所部遊奕軍,滿編三萬人。

他們的駐紮地點是臨安以北的臯亭山一帶,江南國方面需要盡快為大軍建造符合標準的大規模軍營,一切費用當然都要江南國方面出。

雖然有點肉疼,不過既然是為了安全,為了今後一段時間臨安朝廷最脆弱的時候不會出現什麽亂子,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趁著這個機會,沈該在張栻的建議下把臨安朝廷現在能掌握的六萬余人的軍隊精簡到五萬人,並且根據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三個編制重建禁軍。

分配方式是殿前司一萬人,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各兩萬人。

這個建議被沈該接納,於是沈該著手開始布置這個工作,最後將較為精銳的一萬人編為殿前司,剩下四萬人平均分配,成立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

其中殿前司統帥由沈該親自提拔上來的親信章簡書擔任。

此人一直都在禁軍體系內兜兜轉轉,數次躲過禁軍覆滅的浩劫,這一次被沈該看中,提拔為殿帥,負責殿前司的統領工作。

侍衛馬軍司由張栻推薦的盧永言擔任指揮使,統領侍衛馬軍司。

侍衛步軍司指揮使則由周麟之舉薦的禁軍軍官丁舜擔任,負責統領侍衛步軍司。

沈該倒也懂得什麽叫大封群臣。

發動政變的時候,他是領頭人,所以政變之後理所當然成為平章軍國事,執掌江南國的全部大權,國主趙惇不過是個吉祥物而已。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是最大的功臣,並不意味著他能決定所有的事情。

沒有兩個重要的幫手幫助,他成不了事。

這兩個重要幫手其一就是張栻,其二就是周麟之。

張栻為他提供了盧永言掌控的軍隊,並且親自帶領軍隊執行了一些重要且危險的任務,奪取了城防軍的兵權,立下汗馬功勞。

周麟之利用自己的好人緣,將一些沈該沒能說動的老官僚們說動了,帶著一大批老官僚們支持沈該發動的政變,為他打配合,也算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沒有這兩人,他的政變難以成功,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政治地位,所以到了實際上“大封群臣”的時候,他就把至關重要的兵權當做獎勵分給了這兩人和他們背後的勢力。

當然,沈該自己還是要拿走最好最重要的,以此保證自己首席執政的地位。

他拿走了體格最好身材最高大的一萬人作為殿前司部隊,負責整個臨安城的防禦和駐守。

之後更是在臨安城內外布置了三個軍營,將軍隊安置於其中,徹底掌握整個臨安城的防務,將臨安城和國主趙惇牢牢掌握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