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想養寇自重?

在解放門的工作方法出現之前,政工幹部們感化俘虜們所采用的也是同樣的原理。

他們通過這種觸及靈魂的感化方式將各路農民起義軍、金軍、西夏軍、宋軍全都變成了明軍。

而在民間層面上,明政府也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造手段將漢人、女真人、契丹人、草原人、奚人、渤海人等各個族群全都變成了明國人。

他們著力於淡化族群意識,強化明國國家意識,在這個民族認同尚未深入人心的時代,著力於發展國家認同,打破互相族群之間的認知壁壘。

而現在,方法升級了,儀式感更強了,感化效率成倍增長。

這一手解放門直接給徐通把兵力增加到了一萬人,革命軍直接有了一萬兵力,有了明軍一個師的編制,屬實讓徐通意想不到。

不過細細想想,這就是屬於復興會的戰鬥力。

沒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復興會怎麽能在這遍地豺狼虎豹的世界裏站穩腳跟並且最終取得勝利呢?

徐通笑了笑,越發認定自己信對了道理,並且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這條路的盡頭,必然是那個理想中的地上天國。

“雖然我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塊磚瓦,但是磚瓦多了,總能建成地上天國,我很慶幸在自己走上了正確的道路,這條路要是沒走對,我這一生估計已經結束了,是這條路給了我全新的生命啊。”

徐通對身邊人笑了笑,然後投入了軍隊的整編工作。

他正式將革命軍改編為明軍師級編制,下設五個旅,每個旅兩千人,每旅下設四個營,每個營五百人,以此為標準配備軍事指揮官和政工幹部隊伍,以期盡快讓全新的隊伍形成戰鬥力。

整個復興會川蜀分部團隊為此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竭盡全力讓全新的革命軍快速成型。

革命軍竭盡全力向前邁進的同時,成都朝廷和成都平原上的農民起義軍之間的沖突也越發的激烈,成都朝廷和內部離心勢力之間的沖突也越發的激烈。

趙不息通過交子熱刮取了大量錢財為己用,充實了成都朝廷的國庫,有充分的錢可以賞賜給軍隊,讓軍隊給他賣命。

軍隊在交子崩潰的大環境之下沒有別的謀生手段,而成都朝廷可以穩定提供給他們足夠的錢幣,他們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跟著成都朝廷這個看上去很鐵的鐵飯碗,混口飯吃,順便殺人。

有錢財的激勵,別無選擇的朝廷軍隊便爆發出了極為強大的力量。

各地起義軍面對軍事素質明顯高出一截的宋軍正規軍非常吃虧,野戰單挑基本沒贏過,死了一地,最後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決定放棄野戰爭鋒,專打防禦戰。

據城而守,據險而守,反正川蜀別的不多,險地特別多,城池規模也不錯。

我就據險而守,我就不出戰,你能拿我怎樣?

宋軍還真沒辦法拿他們怎麽樣。

但是還真別說,宋軍士兵經過多年成長,那也不是完全聽命令的單純的工具人。

經過了交子熱事件,宋軍也對成都朝廷產生了相當的不信任感,覺得成都朝廷信不過,不能全按照他們說的來弄,大家必須要有自己的想法。

何謂自己的想法?

當下這個經濟環境,誰敢保證成都朝廷一定會一直給他們足夠的錢財養家糊口?

必須要增加儲蓄的習慣,大量儲蓄鐵錢以備不時之需,然後,想讓成都朝廷一直養著他們給他們一只鐵飯碗捧著,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戰爭。

戰爭時期,朝廷指著他們打勝仗,不敢隨意克扣軍餉,不敢不給實實在在的賞錢,否則朝廷就要完蛋。

而一旦沒了戰爭,天下太平了,朝廷甚至會出手裁軍。

那大家不久都沒有飯碗了嗎?

所以對軍隊來說,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方式莫過於養寇自重。

各路宋軍本來都是打著盡快完結戰爭的想法,但是交子熱之後,各路宋軍從高層到基層普遍產生了為自己謀利的想法,不約而同的產生了養寇自重的想法。

於是宋軍和起義軍的戰線從七月份之後就基本上維持在了嘉定府、資州、遂寧府、閬州一線,和當地起義軍反復“拉鋸”,多有“斬獲”,但就是基本上沒有再向前推進過。

一直到八月份都是如此。

戰線穩定,多有斬獲、小勝,就是戰線不往前推進。

時間短點還好說,時間一長,成都朝廷、尤其是樞密使吳璘都察覺出了一些門道。

這些家夥不是想養寇自重吧?

吳璘察覺的比較早。

他到底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將軍,對軍隊裏的一些小九九比誰都要清楚,而且外派的將軍基本上都是他的部下,他太熟悉這些家夥的行事作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