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好官”

食鹽對於懂行的官方來說並沒有什麽價值。

他們知道食鹽這東西很好搞,敞開了供應也不會擔心有用完的時候,可以說是無窮無盡,每個人拿食鹽當飯吃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所以明國那邊一斤鹽只有幾文銅錢的事情也能出現。

之所以貴,主要是稅。

上等人們知道這東西是人所必需的,所以就人為的壟斷了食鹽資源,限制供應,人為制造稀缺性,以此擡高價格,方便剝削百姓,獲得更多的錢方便自己的享受。

幾文錢的東西他們能一口氣賣到一百文錢乃至於兩百文錢,可謂是超級暴利。

所以在民間,因為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稅收加成,食鹽就是絕對的硬通貨了。

用食鹽這種人造奢侈品來補償受損失的地主大戶和官面人物,倒也算是惠而不費的妙招。

官府不會為此支付什麽成本,懂行的地主豪強們也不會全都拿來自己吃,主要還是通過各種渠道賣出去,賺窮鬼的錢,彌補自己的損失。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成都朝廷其實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鹽政這個大殺器還沒有使用出來。

只要他們願意用食鹽兌換交子,大不了提高一些鹽價,只要願意打開這個兌換渠道,還是可以挽回交子的價值的。

可惜的是,在同一時間,馬永康向趙不息提出了同樣的建議,卻被復仇心切的趙不息否決。

他才不要讓那些壞了自己大事的混蛋們獲得利益,他要讓他們狠狠的吃個苦頭。

而方謙信卻利用自己的關系做到了這一點,由此籠絡了重慶府的人心。

他也不是什麽大善人,而是敏銳地察覺到了成都朝廷正在逐漸失去人心,川蜀秩序正在崩壞,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若不想死無葬身之地,就必須要拉攏人心。

至少,要在重慶府的範圍內拉攏人心。

於是他沒有得到朝廷的允許就私自動用食鹽儲備來辦了這件事情,這是要承擔風險的,承受恩惠的人們都知道。

但事實證明,承擔了這個風險之後的獲益之大,遠超方謙信的想象。

至少在他面臨革命軍的威脅的時候,他振臂一呼,不管收沒收到他的恩惠,本地地主豪強們紛紛派來了自己的團練武裝力量幫他守城。

他是一個願意為本地人謀福利的“好官”,這是重慶府的地主豪強們所普遍認同的事實,而革命軍和明國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鬼知道了來了之後會不會搞土地改革和清算,那他們這些地主都要死。

雙重因素加持之下,當十月初五日徐通率軍順著水道溯江而上的時候,方謙信已經聚集了超過一萬名武裝人員守衛巴縣、扼守水道,並且打造戰船,建造強大的重慶水師。

地主豪強們出人出錢出物資,竭盡全力為方謙信堅守重慶府,並且聽從他的指揮,這讓方謙信非常高興,信心十足,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在這裏取得勝利。

但是事實證明他錯了。

雖然革命軍建軍時間不長,訓練時間也不長,可是地主團練武裝同樣也拉起來沒多久。

更別說經過思想解放重組之後的革命軍有明確的明軍配置,只是訓練度還沒夠上明軍水平,而方謙信的守軍看上去是一個整體,實則內裏是一盤散沙。

地主們雖然有共同的敵人,但是內部矛盾一樣不少,這家地主豪強和那家地主豪強有土地和水資源方面的矛盾,兩家武裝力量碰面之後,難免會有一些口角。

日子長了,小摩擦就出現了,乃至於械鬥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一萬多好勇鬥狠缺乏紀律管束的男子被聚集在了一起,看似人多勢眾,實則內部問題比外部困難還要大。

方謙信為了管理他們真的非常頭疼,在最初的快樂之後,他迅速陷入了管理地獄。

有人吵架他需要處理,有人打架他需要處理,有人械鬥他更需要處理,出現流血死傷更是要命的事情,有人打家劫舍問題就更嚴重。

而在指揮上,地主團練武裝只認方謙信一個人,其他人互相不服氣,方謙信很艱難的才安排了五個真指揮使來指揮這些假指揮使們。

這些問題勉強都解決掉了,革命軍也來了。

方謙信自信滿滿的安排一百多艘戰船和兩千多名水兵阻止革命軍船隊的進攻,自認為可以在水上取勝,結果面對革命軍的兇狠火力,方謙信所部水師全軍覆沒。

革命軍火炮轟鳴,沒見過這種陣勢的重慶水師在明軍火炮的轟擊下大敗虧輸,全軍覆沒。

革命軍水師趁勢進取,把控水道,斷絕巴縣對外的水路交通,切斷內外援助,大軍緊隨其後從陸路上包圍了巴縣,進行了對付涪陵縣的時候一樣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