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5章 百億補貼蘇多多

蘇詠霖作為大明皇帝親自出面和本地的、外國的商人們做談話,親切交談,講述大明的商業政策等等行為,對於這一地區的商人們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而蘇詠霖這樣做,也是為了福建地區做長遠考量。

福建山區地少人多,俗話說地無三尺平,一年到頭打不上幾斤糧食,農業潛力有限。

在當前人口規模有限的時候還能維持相當穩定的農業局面,但是隨著人口增多,未來二三十年內,福建地區地少人多的矛盾必然凸顯出來。

人多了,地卻不夠,土地養不活那麽多的人口,到時候,能夠容納大量就業人口的海外貿易環節就是吸納這部分富余農業人口的靈丹妙藥。

走一步看三步是蘇詠霖的習慣,特別是蘇詠霖還開了天眼,在對未來作考慮的時候也會將未來的局勢發展加入進去,這樣的話就能得出一個相當不錯的結論。

有些時候蘇詠霖也會感嘆,自己如果並不知道未來世界局勢的發展,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世界走向,那麽面對眼下大明的局勢,又該怎麽走好每一步呢?

在全然不知道歷史發展的前提下,該怎麽樣小心翼翼的帶領這個國家和龐大的民眾群體走好每一步而不犯錯呢?

估計也只有神仙才能辦到。

但是世上是沒有神仙的。

所以沒有誰能不犯錯,沒有人能一路穩穩當當帶著國家民族前進而毫無挫折。

嚴格意義上來說,蘇詠霖在人類當中屬於絕對的特例,所以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帶著明國一路前進而基本上不犯什麽錯誤的行為,已經為他在明國內部積累了堪比神明的威望。

他一再強調天下沒有神明,也沒有什麽天子之類的說法,可是不管他怎麽說,願意相信他的人始終都會相信他,不管他怎麽否認,事實擺在眼前。

他只是不願意行使那麽幹脆徹底的權力,但是只要他想,他是可以辦到的。

這種狀態對於當下的局勢來說是很有必要的,蘇詠霖需要在這個國家還不能很好的走動的時候,扶一把。

但是這種狀態並不是正常的,蘇詠霖認為自己必須要為這個國家留下一個可以正常運行的傳承法則,而這,也是堪比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難題。

蘇詠霖只能感嘆,有些人費盡心思想要追求無上的個人崇拜而不得,有些人並不想要個人崇拜,個人崇拜卻如影隨形、貫穿始終。

但是路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他已經沒有退路,也不願意還有什麽退路。

他必須要把國家帶上既定軌道,創造全新的生產關系,敲碎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讓這個國家不至於後退進入萬劫不覆的深淵之中。

如果人們願意把他當作神明,那就當作神明來看好了,相信他,總比相信那些嗜血貪婪的牛鬼蛇神要好。

至少,他並不會向他的人民索取什麽,也不會恐嚇他的人民不相信他就要墜入深淵之類的。

蘇詠霖在福建路節節勝利的同時,趙玉成和張越景也在疾馳猛進。

他們正在對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的宋官方力量與地方離心勢力展開堅決的鬥爭。

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在廣義上屬於嶺南地區,在嶺南地區繼續劃分,便劃分出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

這塊土地在隋唐以前的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都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蠻荒之地,經過多次戰爭和人口遷徙,才最終被中原王朝打心底裏認可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塊土地。

兩宋之際,金兵南下,江北崩潰,江南動蕩,嶺南地區因為五嶺的阻擋,社會相對平穩安定,成為大量中原人士和江南人士的避難所。

這一波人口遷移為嶺南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

說來也是搞笑,古時候嶺南地區的每一次文明躍進,似乎都是因為中原戰亂,中原的文明人無路可去,為了躲避戰亂而逃亡嶺南,從而使令嶺南被動的發展起來。

和平時期的歷代君主,鮮少有願意向嶺南投入資源的存在。

時代走到南宋,嶺南地區其實已經經歷了相當程度的開發,水利工程等一系列的基礎建設還是頗具規模的,所以嶺南地區糧食自給有余,還有儲備,甚至可以銷售向福建地區和越南地區。

往上數個幾百年,蘇詠霖若要拿下嶺南,那是真正的百億補貼蘇多多,需要各種財政轉移支付來開發、建設嶺南。

但是現如今,攻克嶺南地區對於明國來說並不是什麽百億補貼蘇多多,而是有來有往的好事,明國能從嶺南地區之地得到的好處還是很多的。

尤其是可以將嶺南作為進取東南亞地區的後勤基地,這一點,和川蜀之地的南部地區是一樣的,在蘇詠霖的戰略規劃裏,那都是可以多加發展之後作為後勤基地四面出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