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南征北戰誓不休

那次交談的數日之後,蘇絕、文天瑞和胡瑋等人一起從高麗王室幸存者之中挑選了一個名為王燦的十七歲少年,推薦他成為新任高麗國王。

這個少年在火災之中被嚇得不輕,精神稍微有點脆弱,不能聽到劇烈的響聲,也不能看到火光,否則就會嚇得瑟瑟發抖不能自由行動。

對於高麗國王這個職位來說,他實在是太“優秀”了。

這個推舉結果被蘇詠霖承認,於是蘇詠霖以大明皇帝的身份下詔,正式冊封王燦為高麗國王。

隨後,王燦又以高麗國王的正式身份冊封胡瑋為高麗國相,允許他【專攝政權】,成為實際上的高麗掌權者,且手續齊全,圖章合法,是一個沒有任何法理問題的高麗國相。

但是很顯然的,胡瑋以前大明官員的身份成為高麗國相這件事情多多少少還是會引起一些高麗官員的擔憂和質疑。

他們覺得胡瑋以明國人的身份擔任高麗國相,還是全權掌握朝政的存在,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大明的真實用意到底是什麽,是不是有圖謀高麗主權的想法之類的。

自古以來中原歷朝歷代都成為過高麗的宗主國,但是他們的宗主權都很有邊界感,從未有過任何圖謀高麗國政的事情發生。

這一次大明的行為,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一時間,一部分在戰火中僥幸生存下來的高麗年輕官員集體向王燦上表,希望他可以多加考量,也有人專門登門拜訪胡瑋,希望胡瑋可以解釋一下大明到底是什麽意思。

當然,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王燦雖然已經十七歲,按照規矩,可以執政,但是王燦自打成為高麗國王且完成冊封禮之後,就被要求居於深宮,沒什麽事情不要外出。

他和高麗王室眾人被明軍士兵嚴格看管,屬於半強制軟禁狀態,官員們的上表自然無法送到王燦的面前,王燦根本看不到。

誠然,王燦就算看到了這些表奏,也根本不可能做出什麽有效改變。

開城裏的高麗官員只能見到胡瑋,且有什麽問題也只能咨詢胡瑋,等待胡瑋的處置。

他們對此感到不滿和質疑,然而他們的不滿和質疑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解答。

他們被全部解除了職位,且被軟禁在家中,無事不得外出。

他們的職位被不斷從中都抵達高麗的明國年輕官員們替代,明國官員們三三兩兩被“王燦”任命為正式的高麗官員,開始執行高麗中央政府的權力,開始承擔職責。

並且他們還對對整個高麗之地發去命令,要求他們接受開城朝廷的統治,承認開城朝廷的統治,不得陽奉陰違等等。

與此同時,復興會組織也在高麗開始了活動,他們開始招攬高麗會員加入其中,開展在當地的基層活動,從最基層一點一點的改變高麗。

這個時候是洪武十年的三月中旬。

高麗遭逢大難之後,又驟然被明國平息了大亂,恢復了秩序,新國王登位,貌似一切都恢復了正常,但是地方上並非沒有疑慮。

《洪武政論》早就在高麗流傳,高麗名義上禁止《洪武政論》流動,但是統治階層和地方地主豪強階層該看的都已經看完了,有的還看了不止一遍,對《洪武政論》非常感興趣。

正是因為深入了解了明國的國家屬性還有皇帝蘇詠霖的一些出格行為,地方官員和豪強地主才會對明國介入高麗政治感到擔憂,擔心明國會不會在高麗也執行明國內部的一些政策。

比如土地改革之類的。

誰來做高麗國王他們不在意,但是說起土地改革,那可就真的觸及到他們的核心利益了。

事關核心利益,他們絕對不可能後退哪怕一步。

明國地主豪強們的下場是怎麽樣的,大家都看在眼裏,如果讓他們重蹈覆轍,他們可不答應。

這種擔憂使得高麗地方上的官員們大部分做好了潤的準備,還有小部分做好了抵抗到底的準備。

而紮根地方生存的地主豪強們則默默加強自身武力,準備一旦事情不妙,一旦明國打算搞事情,他們就要用武力來捍衛自己的家族產業。

不論成功與否,這種態度是必須要有的,絕對不能讓明國人覺得他們很好欺負。

軍隊只有十萬,但是真的觸及了地主豪強們的核心利益,反抗者可遠遠不止十萬。

至於對中央的回應,大部分地方官員都給出了明確的回應,表示願意接受開城朝廷的統治,一定遵守命令。

說到底,強悍的明軍正駐守在開城內外,他們這個時候和開城朝廷作對,不就等於在給明軍直接過來抽他們的理由嗎?

不能幹這種蠢事。

距離開城不遠的地方官員普遍做出了肯定的回應,不希望招惹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