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4章 是誰給他們的勇氣?

根據密探們提供的情報,明國方面基本可以確定以花剌子模國的實力根本不是西遼的對手。

他們單獨對抗西遼成功的可能性為零,所以花剌子模國方面只能立刻聯系到西遼境內的天網軍密探,向他們求救。

大明皇帝陛下應該也不想單獨和西遼還有他們的一群附庸國、狗腿子部落對戰吧?

大明皇帝陛下應該也很想要有個幫手能夠為他分擔進攻壓力吧?

花剌子模國雖然有點拉跨,但還是有一點兵力的,真要發起進攻,西遼也絕對不可能熟視無睹。

所以只要大明皇帝盡快出兵,就一定可以實現東西夾攻戰略,一舉消滅西遼!

老實說,蘇詠霖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一度感覺自己遇到了什麽特別劣等的騙局。

並且他感覺這幫花剌子模人多少有點太無恥了,這種時候讓大明出兵,到底是為他們分擔壓力,還是他們為大明分擔壓力?

或許二者皆有之就是了。

不過蘇詠霖的確想要攻滅西遼,的確需要占據蔥嶺,完善本土西陲邊防,讓邊防變得完整起來。

花剌子模國雖然拉跨,可是用來作為分擔西遼兵力的存在也不錯。

根據明國朝廷對情報的分析,得知西遼方面除了自己本族的武力之外,還有西州回鶻、東喀喇汗王國和西喀喇汗王國這三個亦步亦趨的附庸國以及大大小小數百個部落武裝臂助。

真要打起來,西遼君主、菊兒汗耶律普速完可以號令整個西域和中亞數個中等規模的國家與大小部落數百個迎戰明國。

而明國在西域只有自己。

這對於大明來說不可謂不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但是話又說回來,經過謹慎的評估之後,參謀總部始終認為西遼就是紙老虎,一戳就破,所為的號令西域的能耐,面對明軍大舉進攻是沒有意義的。

而且該說不說,西遼方面似乎一直都沒有注意過明國的軍事動向,蘇詠霖在邊境地區大規模積蓄糧秣、軍事物資,還有頻繁的兵力人員調動,這些事情西遼似乎完全沒有反應。

密探們說沒有在西遼內部聽說過此類消息,哪怕是往返客商都鮮少有人提及此事,所以西遼官方根本不注意。

這是為什麽?

他們難道根本不相信大明會攻打他們?

還是說有什麽依仗?

是茫茫戈壁灘給了他們如此這般的勇氣嗎?

還真別說,搞不好還真是茫茫戈壁灘給了他們這樣的勇氣。

雖然理論上大明和西遼是接壤的國家,但是接壤的部分是人跡罕至幹旱缺水的高原戈壁灘,無法進行農業生產,只有極個別的綠洲,絕大部分地區都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

所以當年金國想要討伐耶律大石的時候就因為路途遙遠後勤不濟而宣告失敗,耶律大石想要發起反攻,也因為路途遙遠後勤不濟而宣告失敗。

或許正是因為這雙向奔赴的“努力”雙雙宣告失敗,西遼政權才會對明國的行動視若無睹,悍然準備發起對花剌子模國的進攻。

這種可能性被蘇詠霖提出來之後,在軍事會議上得到了廣泛的贊同,擁有相當豐富經驗的軍事參謀們紛紛認為這是很有可能且非常合理的推測。

西遼方面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理由所以才認為明國不可能對他們造成威脅,由此放心發起戰爭,而不顧及東部防區。

因為茫茫戈壁灘就是天然的防區。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以當年金國草創之際那極為粗糙的基層治理和動員能力,想要跨越千裏之遙的戈壁灘展開作戰,確實很難,他們沒有那個基層動員能力來實現跨越千裏的軍隊和作戰物資的投放。

同理,當年的耶律大石雖然十分睿智,有很強的能力,但是西遼說白了更像一個部落聯盟,不是一個我們印象中的國度,這種情況下西遼能給他提供的後勤力量相當有限,也不足以支撐他千裏遠征。”

辛棄疾站在眾人之前,用手指著地圖上的千裏戈壁灘侃侃而談。

“西遼國極有可能是因為這兩次失敗的互相攻伐而產生了大明無法跨越千裏戈壁灘發動對西遼戰爭的錯覺,他們認為大明最多也就是金國的水平,不可能比金國更強。

但是他們錯了,大明遠遠強於金國,不僅有更強大的兵力和武器,還有絕對超乎他們想象的後勤物資運輸能力,河西行省和關中行省的物資集中現在已經完成,足以支撐十五萬軍隊西征作戰一年份的物資已經到位。”

辛棄疾頗為自豪的笑著說出了這段話。

他的確很自豪,他為自己參與締造和治理出如此強大的國家和軍隊這件事情感到無比的自豪。

軍事參謀們和其他文職後勤官員們對此倒也是發自內心的感到驕傲,只是某些林景春式的家夥們對此多少有點心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