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9章 民心已經被明軍得到了

農民們原本不認識大明銅錢,但是他們看樣子就猜到這些是錢,所以十分驚訝,也有些錯愕,不敢接受。

本國軍隊拿他們的食物的時候什麽時候給過錢?

這不都是大家心裏清楚的慣例嗎?

明軍士兵們於是找來當地官吏,讓他們翻譯,說大明軍隊有規定,不能拿民眾任何一點東西。

大明軍隊的一應所需都是國家提供,來源也是民眾繳納的賦稅,所以不能再拿民眾什麽東西了。

若是事出有因,拿了,那也必須付錢,否則就是違背軍紀,是要受到極其嚴厲的處罰的。

當地官吏們聽完了,面色極其錯愕,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結結巴巴把明軍的意思告訴了當地農民。

農民們也是非常不習慣的接受了明軍給他們的銅錢——雖然不是本國錢幣,但是實物錢幣的價值就是錢幣本身,不在乎是誰發行的。

再說了,作為大明藩屬國,大明錢幣在西喀喇汗王國成為通用貨幣也是遲早的事情。

農民們接受了錢幣之後,拿去給村子裏有經驗的老人看,老人們看過之後,說這是銅幣,這麽些銅幣分量還是足夠的,比他們給出的所有糧食加在一起還要值錢。

農民們倍感驚訝,真切的感覺到了明軍的不同尋常,心中對軍隊的刻板印象受到沖擊。

他們左思右想覺得心裏過意不去,便從第二天開始派出一些壯丁下地勞作,並且當面感謝明軍的幫助。

嘗試性的接觸沒有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明軍士兵們依然做著同樣的事情。

他們不曾攜帶任何武器,從日出勞動到日落,與民秋毫無犯,吃自己帶的食物,喝自己帶的水,睡在自己帶來的草席上,補償用壞掉的農具。

當地民眾也漸漸習慣了明軍的存在和他們的幫忙,對他們逐漸放松了原本的戒備之心。

漸漸的,不單單是壯丁,孩子和女人也敢在明軍士兵面前出現。

明軍還是維持著一如既往的軍紀,與他們相處融洽,且漸漸的也不再只是在農田耕作,也會幫助農民們做些別的事情。

比如他們會幫助缺少勞動力的家庭挑水、劈柴、搬運重物,發現當地民眾食物不足的時候,還會把自己的口糧分出一部分給民眾食用。

農村中有人生病,明軍軍醫就組織起來帶著藥材下鄉,免費為農民們診治病情,煎藥施救,救活了不少人。

軍隊裏配發一些糖果水果之類的福利的時候,士兵們也會將這些福利和當地的孩童分享。

孩童們最是天真,吃到甜甜的糖果,便成為了最歡迎最喜歡明軍的群體,對他們非常友好,也完全不再害怕他們。

雖然語言不通,但是連叫喚帶比劃,雙方竟然也能稍稍進行一些簡單的溝通。

一個多月之後,河中地區的農村便基本上全部接受了明軍的存在。

他們敢於和明軍士兵一起在地裏勞作,敢於接受明軍士兵進入他們的房屋內坐坐,喝口水,明軍士兵進入他們的院子裏幫他們跳水劈柴什麽的,他們也不會感到害怕。

家裏的女人和孩子不會再躲藏,甚至於明軍士兵早上列隊來村子裏幹活兒的時候,村子裏的孩子們還會主動歡迎,婦女們也敢於主動出來給明軍士兵送吃的,感謝他的幫助。

當然,明軍士兵照慣例一定付錢,農民們如果不收錢,士兵們就不接受任何食物,於是農民只能把錢收下,士兵們才笑著接受了食物。

天上太陽太大或者刮風下雨的時候,農民們也會邀請明軍士兵到屋子裏面躲雨避風。

明軍士兵推脫不進入,他們還會強行推著士兵們進入他們的屋子裏躲雨避風,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還會像心疼自家子侄一般為他們擦拭身體,十分體貼。

雙方依然無法自如的進行語言交流,但是僅僅靠著一些肢體語言和叫喚聲音,雙方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語言間的隔閡似乎並不能阻擋雙方在情感上的貼近。

民眾的善意也為蘇海生等明軍高層所了解,於是明軍方面也會組織一些送溫暖活動,對鰥寡孤獨家庭進行關懷,定期給他們送去肉油米面,幫助他們生活的稍微輕松一些。

除了農活兒,更讓民眾願意接受明軍的原因就是明軍對這一地區的土匪強盜重拳出擊,把往日王國官軍不能或者不願意解決掉的匪患掃了個七七八八。

了解到農村地區土匪山賊禍亂較為嚴重的事情之後,蘇海生詢問當地官員為什麽不處理。

當地官員結結巴巴的說他們沒有那個能力,蘇海生則滿臉冷笑,嘲諷他們不是沒能力,而是壓根兒不想去做這種在他們看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民眾生產已經十分辛苦,若是連安全都無法保障,還要他們自己承擔風險,這樣的局面又怎麽能長久維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