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暗殺蘇詠霖

山東地區是江南老人為官數量最多的地方,也是戰爭結束之後最快展開建設發展的地方,當然也是守舊思想回潮最快的地方。

不單單是江南老人,一些山東出身的僅次於江南老人的深厚資歷者也對這樣的變革感到迷茫無措和驚恐。

他們多數都是能力不足以更進一步所以被迫原地踏步的人,對於蘇詠霖的施政懷著深切的不滿,只是懾於他的威望,什麽都不敢做。

可現在蘇詠霖要退位了,不做皇帝了,要搞什麽九人決策小組了,連帝國都不要了,這算什麽?

沒了蘇詠霖,他們還有出頭之日嗎?

當然,這並不足以讓對蘇詠霖的威望感到畏懼的個別人產生什麽激進的想法。

真正讓梁元凱感到絕望並且決定放手一搏的原因,是他在中都進行活動的行為被都察院巡查發覺,並且準備展開調查。

都察院對於中都官員和地方官員之間的聯系一項非常關注,不管是正常往來還是不正常的往來,只要被他們發現,絕對一查到底。

而梁元凱這種行為絕對是說不過去的。

這種事情一旦被查明,他的前途和未來就全部沒有了,連現在有的一切都將會全部失去,大明的《官員法》對他們這種人的處置是毫不留情的。

能去庫頁島建設邊疆都算是幸運的了。

這一事實讓梁元凱本就崩潰的情緒完全垮塌。

他絕望了。

無邊無際的絕望之中,梁元凱懷著滿心的怨恨和不甘,決定放手一搏。

他一邊聯系願意與他攜手共進的人,一邊試圖利用杜非的情報關系網絡打探中都方面蘇詠霖的消息。

之後,隨著他的上下走動以及威逼利誘,他拉攏到了他在山東行尚書省內部的親信,負責民政工作的姜錦和馬文,以及負責財政工作的史陽榮。

姜錦和馬文長期和他有“孝敬”關系,他們無法擺脫梁元凱,必須跟著他一條路走到黑。

史陽榮資歷淺薄,為了往上爬,各種送禮巴結表忠心,最後也是梁元凱動用行省內組織部的人脈關系給他提拔上來的,更無法拒絕他的要求。

雖然史陽榮本身不願意加入到這種事情當中來,但是梁元凱隨即用威脅手段逼迫史陽榮,於是史陽榮無可奈何的加入了他的團隊,為了活命而奮鬥。

除了這三個人之外,還有過去的歲月裏與他交好的一些同僚。

比如益都府知府穆明、沂州刺史張茗、密州刺史黃剛等人。

梁元凱準備向中都活動的時候,這些久久輾轉於刺史職位上的官員們也試圖尋求突破,與梁元凱“交好”,明裏暗裏贈送一些價值不菲的禮物。

這就成了把柄。

但是該說不說,雖然他們之間的合作有威脅因素,卻也有“志同道合”的因素。

因為他們也不想在後蘇詠霖時代成為被放棄的人,更不想在梁元凱倒台之後被他牽連。

梁元凱若是倒黴了,他們必然無法幸存,去庫頁島或者西域之地搞邊疆建設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這些人無可奈何的選擇了和梁元凱的合作之後,又帶著他們各自的親信,與梁元凱組成了一個團夥。

他們開始秘密交流情報和組織關系,進行合作。

因為杜非的原因,天網軍情報系統對他們無法產生真正的威脅,他們互相聯絡,在沂州和密州開會商討,最後決定玩一把大的。

他們敏銳地察覺到了蘇詠霖決定退位這件事情的牽扯到底有多大,能讓他們為此感到絕望,那麽也能讓其他人產生不安、擔憂等等情緒。

尤其梁元凱還十分聰明的提出皇帝制度在中華大地上運行很久,人人不說多麽喜歡,至少是習慣皇帝制度的。

蘇詠霖驟然決定廢棄皇帝制度,不管他之前做了多少鋪墊,事情真的決定下來之後,必然產生巨大影響,不單單是他們這些做官的難以適從,普通民眾也會感到恐慌和不理解。

而這種恐慌和不理解,就是他們可以利用的最佳良藥。

利用民眾的恐慌和不理解,煽動民眾的焦慮情緒,造謠言,說蘇詠霖根本不想退位,之所以退位,是因為之前生病的時候一時不察,被所謂的九人小組給架空了。

現在蘇詠霖正在他們的脅迫下做出種種可怕的決定,中都的九人小組是危險的叛徒,我們必須要反對九人小組,並且組織起來,向中都進軍,發起二次革命,去中都救下蘇詠霖,重新守護他登上皇位。

梁元凱的建議提出來之後,團夥眾人都覺得他是個天才,這個想法非常的妙。

就是危險系數太高。

而且一旦真的煽動起來了民眾向中都進軍,後續必然引起大軍進入山東,他們豈不是要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甚至還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