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9章 過時的傳統智慧(第2/2頁)

也因此,在這些年裏,很多年份絕對算不上所謂的風調雨順,但是靠著水利工程和眾人合力,糧食收成還是保證了最基礎的增長,並未衰退。

所以明國建國以來,並未出現過範圍性的饑荒。

感受到偌大的好處之後,農民們也是真心擁護集體農莊政策,認為這個政策是個好政策,能讓大家夥兒真正的過上好日子,能吃飽飯,不會挨餓。

在這個過程中,明國國家征稅對象從一戶一戶的自耕農轉向了一個又一個集體農莊。

把農民組織起來的過程中不僅賦予了一個集體農莊更強的災害抵禦能力,也在不經意間改變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傳統智慧”。

這些傳統智慧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實就是封建宗法觀念。

在封建時代,面對一言以決生死的皇權的恐怖威懾,這些傳統智慧還是有道理的,大家抱團取暖對抗皇權的威懾,倒也是無奈之舉。

但是進入民主共和時代之後,這些傳統智慧就有些不那麽合時宜了,或者幹脆可以說,過時了。

蘇詠霖聽說現在有些地方還在流行什麽算命、拜河神、祭龍王之類的活動,每年為了搞這些活動還要額外支出不少錢。

集體農莊內的復興會組織不支持這樣的迷信活動,一些思想守舊的農戶就自發組織起來自己掏錢搞這些活動,據說為了這個事情,一些集體農莊內守舊派農民和革新派農民還有比較強的對立關系。

這十分不利於集體農莊的農業生產與民間和諧。

想到這裏,蘇詠霖便感覺的確是有必要在全國範圍的集體農莊裏面來一次比較幹脆徹底的思想解放,將這些需要花不少錢又沒什麽卵用的祭祀活動都給批判一下,大力傳播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思想。

明國大半個身子已經踏入了新時代,但還有小半個身子頑強的留在舊時代不願意跨過來,像是有了自我意識似的,還挺麻煩。

接下來,蘇詠霖感覺自己不僅要和內部的一些產生不好思想的人作鬥爭,也要和民間部分根深蒂固的頑固思想作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