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章 無為和有為

蘇詠霖不想把國事帶到家裏。

讓家和國家沒了界限,對於家庭生活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

趙惜蕊的理解也讓蘇詠霖感到寬心,並且也讓蘇詠霖下定決心,要和那些人稍稍做一次談話,在這個國家新政即將全面鋪開的時候,讓他們知道自己最該做的是什麽。

培養一個精明強幹的高級官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管是軍隊將領還是行政官員,能在他手下登上高位,無一不是經驗豐富且非常能幹的種類,都是這個國家的財富。

不到萬不得已,蘇詠霖不想對他們下手,不想把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優秀高級幹部送去庫頁島修房子修港口,那也是一種浪費。

只要他們還能做事,只要他們沒有犯罪,蘇詠霖不想做到最後一步。

除非他們自尋死路,自己把自己的道路給走絕了,徹底走到了民眾的對立面,那就無話可說了,必須拿下。

蘇詠霖的理想社會,是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但更是一個律法明確規規矩矩的社會,從上到下,每一個人都遵照律法辦事的社會。

這個律法並不嚴苛,更多方面的規範是在公權力的使用方面,為民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而不過度幹涉民生。

這其實非常難。

規矩不是貶義詞,規矩意味著穩定,穩定意味著民眾生計的穩定延續。

他其實很欣賞漢相曹參。

他認為蕭規曹隨這個詞其實應該偏向中性,不該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帶有貶義色彩的詞語,落得和墨守成規一樣的待遇。

曹參是武將出身,打仗是行家裏手,但是和平時期的建國治理就不怎麽拿手了。

漢建國之後,劉邦不知道抽了什麽風,讓戰功赫赫的曹參幫他的長子劉肥治理齊國,做了齊國國相。

曹參倒是沒什麽委屈的,只是關於治國理政這方面他什麽都不會,面對齊國的一系列爛攤子,他傻了眼。

這個時候,曹參作為專業軍人出身的專業人士的優勢就發揮出來的。

行業壁壘越高的行業內專業人士往往有一個比較好的習慣,那就是特別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

曹參作為優秀武將,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也知道自己在治國這方面不專業,會壞事,鬧不好還要出人命,強烈的憂患和專業意識使他高薪聘請了專業人士蓋公為他參謀治國。

被他高薪聘請的專業人士蓋公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就就告訴他治理國家很簡單,只要按照國家制定的律法辦事,規規矩矩的,給老百姓提供一個安全的穩定的環境,其他的都不用管。

治理國家的要義就在於官府千萬不要好大喜功,追求政績,過多插手百姓的事物,順其自然就好了。

這種做法長期以來都被人批判,被認為是不思進取的錯誤做法。

誠然,蘇詠霖自己也承認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但是這種處理事務的理論的真正核心並不在於什麽都不做,而在於【按照律法辦事】。

對於弱勢群體來說,做到這一點幾乎等於天職,沒什麽難度。

但是對於掌握權力的人來說,這一點恰恰是最難做到的。

而曹參做到了,他不僅自己做到了,還帶動麾下一群官吏一起做到了,他按照這種做法治理齊國,九年之後,齊國變得非常繁榮,經濟也很不錯,發展得很好。

此後,蕭何去世,惠帝劉盈遂調任治理齊國有功績的曹參到中央當相國,面對全新的挑戰,曹參上任以後的做法是讓人大跌眼鏡的。

他充分了解了一下他麾下的一群官吏,然後幾乎罷免了所有辦事效率高、口才好、有追求有抱負的能吏,提拔了一群只知道按部就班,照章辦事的老實巴交的官員,囑咐他們照章辦事,不要逾越。

這之後,他就徹底大松心,成天喝酒吃肉聽小曲,小日子過得飛起。

惠帝得知,非常生氣,趕快過來興師問罪,問曹參為什麽要這樣辦事,這樣做對得起他的信任嗎雲雲。

這之後發生的故事,就是著名的蕭規曹隨的典故了。

曹參當然不是傻子,也不是懶漢,他只是一個非常講規矩且有專業意識的專業人士,而且政治頭腦也不錯。

且不說呂後當政時期漢中央尖銳的矛盾容不得一個有所作為的鋒芒畢露的相國,對於蕭何已經定下的被證明有效果的治國方針大略,只要執行下去,一定會使人民休養生息,國家富足。

曹參更加清楚的是,當時剛立國不久的漢國經歷秦末戰亂和劉邦討伐諸侯國的戰爭,真可謂是一地雞毛百廢待興,這種時候,如果為了個人的名利而大搞政績工程,對於漢國來說,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曹參經過學習之後,對流官制所締造的官僚這個群體已經非常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