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章 美洲原住民

陳震先也是後面才知道,原來因紐特人的生存環境太過於惡劣,所以很多在明國稀松平常的生活物資他們都是不具備的。

比如他們不制鹽,沒有蔬菜和水果,糧食也幾乎等於沒有,生存艱難,全靠著食肉的生活習俗才能滿足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

尤其是食生肉。

他們有著歷史久遠的吃生肉和動物肝臟的習慣,那極其重口的食物習慣讓吃慣了大明軍隊夥食的陳震先非常震驚。

陳震先帶來白花花的鹽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很是驚訝,對這種鹹鹹的調味料很感興趣。

因為極其缺少燃料,他們幾乎不會把珍貴的燃料用來制作食物,燒烤之類的也是不太常吃的美味,燃料的缺少限制了他們的烹飪技術。

除了生吃之外,吃不掉的東西,他們更習慣於腌制。

所謂的腌制,主要是用動物屍體作為腌制食物的方式,比如大名鼎鼎的腌海雀,就是用海豹屍體來腌制。

不僅如此,他們因為吃不到果蔬,所以對明國人帶來的果蔬那是萬分的好奇,品嘗到甜味水果的時候更是驚異萬分,那種爽脆甜蜜的口感給了他們極大的震撼。

整體來看,陳震先覺得這群相貌上和明國人很相似的人群是一群古老史書上面記載的茹毛飲血式的原始人群。

這讓陳震先非常好奇和驚訝。

漢人老祖宗在數千年之前就已經擺脫了這種狀態,開始建造房屋和城池,走向了定居時代,並且發展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而這群和漢人相貌沒什麽太多不同的人類卻顯得如此的原始,這讓陳震先想到或許他們可以作為研究老祖宗們的生活方式的活素材。

陳震先進一步確認他們雖然有著較為強健的體魄和優秀的捕獵技能,但是除此之外,物質生活極其匱乏,文明也幾乎等於沒有。

他們沒有建立一個統一國家的物質條件,不具備這個可能性。

但是他們掌握著大量肉類,有不錯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經驗,所以他們生存的地區完全可以作為前往海對岸新大陸的一個補給站。

明國船隊完全可以在這裏完成一些物資上的補給,甚至還能從他們當中招募一些身強力壯的人做水手幫忙。

反正大家經過一輪物資交換之後,彼此都挺友善的。

因紐特人部落願意使用他們捕獵到的新鮮肉類與明國人交換食鹽、蜂窩煤、鐵鍋、米糧和一定的蔬果,對於明國人傳授給他們的用鐵鍋煮肉食然後撒鹽的方式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甚至船隊上的大廚還用他們提供的肉類爆炒了一頓炒菜請他們吃流水席,給他們吃的念念不忘,久久無法忘懷。

但是因為他們沒有持續獲得燃料的途徑,所以依然把交換來的蜂窩煤視作珍品,對於明國人建議的用蜂窩煤燒水做飯等等建議表示禮貌的認可,但是並不打算這樣做。

他們非常希望明國人可以常常往返於此和他們展開貿易。

從阿拉斯加補給站離開之後,陳震先的船隊繼續沿著海岸線進發,沿途數次停留,數次設立補給站,也數次遇到了不同部落的因紐特人。

陳震先也逐漸掌握了與他們的交往方式,開辟了美食外交的方式,並且不適時宜地展現船隊武力的強盛,所以他們都很友好。

並且無一例外的都接受了明國在這裏建立補給停靠站的要求,還答應在明國人不在的時候,幫忙維護補給站。

分別之時,每個部落的因紐特人都傾巢出動,依依不舍得送別的明國船隊,希望他們盡快歸來,再給他們帶來他們喜歡的各類物資。

之後,陳震先感覺自己的方向開始向南,目之所見也不再是一望無際的冰原,出現了草地,出現了綠植,有溫度的海岸,氣候似乎也漸漸溫暖起來。

不過就在之後,他們又一次遇到了海上風暴,損失了一些船只和船員。

被迫靠岸休整的時候,一些船員因為染病而去世。

此時,距離他們出發也過去了一年多,陳震先知道,他們該回去了。

洪武十年,第二次北洋航線探險隊返回中都,帶回來了因紐特人的友誼和物資,以及多個全新的物資補給站的設立,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靠的航線。

但是沒有帶回來黃金和白銀。

雖然因紐特人的消息給大明的航海知識填補了空缺,讓一些學者對此產生了興趣,但是沒有實際收益的情況依然讓部分官員對此很不滿意。

蘇詠霖也不好立刻開啟下一次航行,只能讓他們暫且休整,避避風頭,以免反對力量太大。

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年尾,第三次北洋航線探險船隊才完成準備,準備開始第三次探險了。

這次探險還是蘇詠霖單獨推動的,還是很多人不願意,表示反對,認為這是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