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5章 平安京會師

對於大字不識一個的日本平民來說,啥玩意日本國和明國之間的區別,啥玩意兒國仇家恨什麽的,他們不知道,也不關心。

他們受限於種種限制,只關心自己這一頓能不能吃飽,以及下一頓能不能吃飽。

平常時候,這種狀態非常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統治,能夠讓統治階級用較低的成本統治他們,盡情的壓榨以獲取利益。

但是當外敵展開進攻的時候,這也是他們的命門之一,因為除了他們自己,沒有人會保衛他們,只會想方設法鉆空子,為自己謀取利益。

當日本平民發現明軍是真的說到做到,一天三頓,每頓都給大餅吃且從不暴力逼迫、傷害他們的時候,明軍的治安成本就變得非常低。

他們會非常安靜,老實,工作的時候認認真真一絲不苟,領取食物的時候也是按照規矩排隊,不爭不搶,領大餅,領菜湯,然後蹲在一邊大口大口幸福的咀嚼,把肚子填飽。

接著繼續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的為明軍運送糧秣,乃至於處理一些明軍來不及處理的雜務,他們的工作熱情會比較高。

等明軍主力在平安京地區完成會師任務的時候,就感覺他們明明是在異國他鄉征戰,卻莫名的有了點主場作戰的感覺。

日本的平民對他們並不抗拒,反而很願意和他們配合,他們甚至不需要銅錢,只要一天三頓飯給他們填飽肚子,他們就很滿足了。

大明可不行,大明的民夫們如果要工作的話,不僅需要一天三頓飯,還要有工錢,至少每十天還要吃一頓肉,還要有醫療保障。

多少人來,就要有多少人回去,在本土打一仗的後勤消耗還真是不少。

日本平民不需要,他們只要吃飽肚子,就會自發的為明軍從早幹到晚,純純的優質勞動力。

青壯年為明軍運送糧秣,做力氣活,老幼婦孺也跟著大軍行動,為大軍縫縫補補,洗衣服,做雜活,儼然靠著大軍生活了。

明軍三路軍隊進攻,每一路都有為數不少的日本平民協助辦理後勤,總人數甚至超過了六萬人。

以至於本土後勤隊伍把後勤物資從高麗運送到日本列島上的時候,驚訝地發現當地的明軍已經和日本平民達成了協議,由他們出力幫忙明軍運送後勤物資抵達前線。

這些日本人直接幹起了轉運的工作,幫助後勤部隊分擔了相當一部分職責。

當然了,這其中少不了天網軍密探們的幫助,他們不僅提供了向導,還提供了翻譯,幫助明軍大部隊與本地人交流。

除了本地平民之外,還有一些本土地主豪強級的人物,他們沒有跟著官方力量一起撤退,而是留了下來,試圖與明軍合作,以此保全家業。

明軍一開始並沒有處理他們,接納他們的合作,要求他們幫忙組織協調後勤人員幫助明軍運送物資,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所以明軍的後勤到底還是扛住了。

戰爭進行到六月二十四日的時候,辛棄疾的先鋒軍攻破了最後一個日軍據點,抵達了平安京。

六月二十五日,蘇絕的先鋒軍從淡路國登陸攝津國,抵達平安京。

三支先鋒性質的軍隊在平安京勝利會師。

隨後,六月二十七日,辛棄疾抵達平安京。

六月二十八日,蘇絕抵達平安京。

至此,明軍主力在山城國、攝津國、丹波國一帶齊聚,順利完成了平氏政權破滅戰,第一階段進攻任務順利完成。

根據之前明軍對日本國的總體分析,判斷代表日本中央的平氏政權的主要控制地區就在西日本,而越往東邊,其實對於日本來說是相對偏僻的地方,且具備更強的地域性質。

平氏政權的勢力在日本東部和東北部並不強大,當地有相當強勢的地方勢力,對於平氏政權來說也是需要點羈縻統治的手段。

所以戰爭打到了這個地步,其實已經等於是覆滅了日本的中央政權,包括他們的天皇還有幾個退位天皇都被拿下了,整個皇族的主要部分也被一網打盡。

但是要說戰爭到這裏就結束了,也不盡然。

東部和東北部地區的一些令制國本來就不靠日本中央的命令運轉,他們有相當的獨立性質,可視作獨立對手。

所以這一戰還需要繼續打,大軍繼續向日本東部和東北部進取,全取本州島,進而向日本人稱之為蝦夷的地區發起進占行動,全據列島,完成這一次的占領任務。

“大戰之後,主席似乎並不打算在日本列島留下太多人,他的意思是把大部分人遷移走,留下少數人在這裏經營,把日本列島打造為礦產基地和商業港口所在地。

主席認為日本列島生存環境比較差,頻繁地震,除了平安京周圍地區土壤肥沃之外,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不適合發展農業,所以留下太多人反而不好,應該把大部分日本平民遷移到大西北和遼東地區,協助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