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章 一去不回(大結局)(第5/8頁)

各國革命者在這場血與火的戰爭中結成了真正的革命友誼。

這場鬥爭最終以共和二零三七年七月蘇詠霖抵達麻嘉國作為最終轉折點。

時年五十六歲、被尊為世界革命領袖的蘇詠霖得知戰況不利的消息,意識到絕不能讓麻嘉國的革命政權被顛覆,於是決定親自出擊。

他帶著跟隨他而來的五千多大明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年輕革命者抵達麻嘉國的時候,整個革命聯軍都沸騰了。

他們舉著象征革命與大明的蘇詠霖親自設計完善的革命者國際聯盟盟旗,匯聚成鮮艷的紅色海洋,歡呼雀躍著迎接蘇詠霖的到來。

蘇詠霖也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革命者們見面,與他們握手,與他們交談,鼓勵他們,稱贊他們。

隨後蘇詠霖開始辦起了正事。

他以優秀的軍事指揮能力對原先編制較為混亂的革命聯軍進行改組,將他們編成五個革命縱隊,有較為嚴密的上下級指揮系統。

革命聯軍的不懼犧牲、悍不畏死且誓死完成命令的優勢開始充分體現出來。

具體體現在無論來自什麽地方的革命者都願意無條件聽從蘇詠霖的指揮,無論讓他們執行什麽任務,他們都願意執行,不懼生死。

原先革命聯軍內部的一切爭端都消失不見了,蘇詠霖的一句話,比什麽都有用。

在蘇詠霖的號召下,改組之後的革命聯軍五個縱隊從兩個方向發起反擊,三戰三捷,一舉扭轉了一年多以來的戰爭頹勢。

最後在聖城決戰中,蘇詠霖帶來的五千精銳作為絕對主力,在戰場僵持期決死突擊十字軍中央核心,一舉打穿了十字軍的中央軍陣,將十字軍徹底擊潰。

十字軍的潰敗影響到了原本占據優勢的薩拉丁的軍隊,薩拉丁一看不妙,立刻投入最後的戰略預備隊支援十字軍方面。

但是這支精銳的戰略預備隊被主要成員由花剌子模人和古爾國人組成的革命軍第一縱隊中途攔截,死死拖住,拖到了戰爭結束。

薩拉丁和十字軍兵敗如山倒,在此戰中被革命聯軍消滅了超過四萬人,前前後後又有約十七萬人被俘獲,逃走的人並不多。

這場關乎世界歷史的戰爭結束了。

反動聯軍徹底覆滅,革命聯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成功捍衛了新生的民主共和國政權。

隨後,在民主共和國的首都,蘇詠霖喊出了【革命到底、絕不松懈、決不放棄、絕不饒過任何一個剝削者】的宣言,號召世界革命者們繼續革命,直到把剝削和壓迫徹底毀滅於這個世界為止。

革命力量全面西進!

解放受苦受難的階級兄弟們!

摧毀一切反動勢力!

革命到底!絕不停止!

隨著蘇詠霖的號召,受到戰爭勝利鼓舞的各國革命者們再次沸騰了,紅色巨浪滾滾而來,勢不可擋。

這場戰爭之中,反動聯軍的重要領導人腓特烈一世受了箭傷,又急又氣,遂在撤退途中一命嗚呼,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好巧不巧的,反動聯軍的另一個重要領導人理查一世也在戰敗大撤退的途中不慎跌入水中,就那麽很倒黴的淹死了。

連續失去兩個重要領導人,十字軍殘部發生分裂,在撤退的途中還發生了內戰,主要部分又被追擊而來的革命聯軍打敗、俘獲,大部分人都沒能逃走。

反動聯軍另外一個重要領導人薩拉丁在大敗之後、返回國內的途中生了重病,回到國都開羅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據說他在臨死之前還瞪著眼睛,用標準的漢話喊著蘇詠霖的名字,最後瞪著眼睛死去,死不瞑目。

反動聯盟的三巨頭經此一役,全部死去。

薩拉丁去世之後,阿尤布王朝在內憂外患中發生了內戰和分裂,薩拉丁的幾個兒子爭權奪位,幸存的重要將領也卷入其中,四分五裂。

內戰一年之後,各方勢力殺得筋疲力盡之際,共和二零三八年,阿尤布王朝內部的復興會組織趁機揭竿而起,在開羅附近發起了革命,一戰奪取了開羅,革命取得了開門紅。

隨後,更多的革命者也順利通過地中海抵達歐洲,聯合歐洲本地原先較為弱勢的革命者們,歐洲各地的革命組織開始發展壯大,逐漸具備了武裝革命的基礎。

歐洲各國依然在竭力抵制革命思想的傳播,但是在麻嘉國革命大戰中損失太多力量的歐洲各國顯然已經力不從心。

他們需要很多時間休養生息,他們需要更多的農民來提供給他們更多的士兵。

而熱血的革命者們未必會給他們這個時間,革命者們比起封建主們,對農民有更大的吸引力。

一場全新的革命風暴正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醞釀著。

這場久違的革命戰爭也給蘇詠霖帶來了極強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