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2/2頁)

頓了下,方澄又說道:“如果你想研究斑鬣狗,在野外做課題三年以上,有至少一年的夜間活動課題,那就沒問題了。”

張朝陽趕緊搖頭拒絕,“不用,我覺得白天挺好的。”

只是做個課題研究,還不至於把命豁出去。

最後,兩人商討後定下溫順的草食性動物,也是最近出現比較多的斑馬群。

這是他們自己定的小組課題,然而楚青集合所有人,第一次大課題的主要目標,竟然是野牛群。

“非洲野牛群以水牛為主,它們是非洲草原上最常見的動物之一,它們沿水域生活,多水多草的地方是常見的聚集地。”

“非洲野牛平均長約三米,高一米五,體重至少在四百公斤以上,最重的水牛可達九百公斤。它們體型寬厚、四肢粗壯,攻擊性強脾氣暴躁,算是非洲動物群中兇猛危險的動物之一。”[1]

楚青看著躍躍欲試的兩個年輕人,眼神警告道:“研究課題是為了更好的做動物群體發展,可沒讓你們把小命搭上去,野牛群的研究從觀察開始,每組自行選定一頭野牛,先記錄樣本數據。”

張朝陽記了不少內容,但有一個問題不是很明白,之前斑鬣狗被提出來,師姐一口否決了,原因是太危險。但為什麽大師伯還要選取更危險的非洲野牛?

楚青目光贊賞,“不錯,朝陽提的這問題正好,接下來就是我要說的重點。非洲野牛和亞洲野牛的親緣關系很遠,但研究可知,非洲野牛的祖先又極類似亞洲野牛,有專家做過實驗,兩者雜交得到的後代,幾乎等同於半廢品,甚至比不上馬和驢的雜交水準。我們對非洲野牛的基因一直在做提取,想要研究突破其差異性,你們這個課題的主要目標就是提取各項基因組織。”

話一出口,兩人都有些激動,對於研究動物體之間的差異對比,這是作為獸醫最喜歡參與的事情之一。如果能夠發現些有用的東西,那一篇像樣的論文就基本上搞定了。

“大師伯,那如果我們能找到它們之間基因上的差異個體,是不是就可以深入研究了?到時候出研究成果,我和張朝陽寫一篇相關的學術論文,能夠在國際上發表嗎?”

胡勒一說話,楚青直接懟過去,“你在想屁吃!這方面的研究多少專家在做,研究的深入程度是你這種小兒科能懂的?我就是讓你們了解些皮毛,給根杆子就往上爬,你想得到是挺美。”

張朝陽沒胡勒這麽大“理想”,他是知道方澄的學習經歷的,那些看似都是皮毛的課題,只要把基礎學紮實,再自己回頭研究,總能比之前學到的程度再往下挖深好幾個度。

他們小組坐車出發,張朝陽在筆記上寫下了自己要做的內容,心裏有了初步的打算。

“哇哦,好多牛牛!”

細尾獴跟著一起出去,它是頭一次見到如此壯闊的景象:沿河岸邊,成群結隊的野牛群正在陰涼地棲息著,它們或站立或趴下,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形成一道天然的延綿屏障,從細尾獴的視線看過去,像是草叢中赫然升起的灰色大山。

“小牛牛都這麽大,實在是太可怕了。”

細尾獴忽然想起小時候,它跟著家族一起出來曬太陽,然後聽到隔壁細尾獴家族的一個噩耗,其中有兩只細尾獴出門找食物,不小心撞上野牛群奔跑,就這麽被踩死了。

細尾獴拿兩只爪子比劃著,表情誇張,“真就是踩扁了,跟肉醬一樣,那個牛蹄子又快又猛,都沒有地方逃跑,我聽說那個家族後來派出去好幾只細尾獴去找同伴,可是連個皮毛都沒找到。”

野牛群奔跑速度驚人,堪比大卡車碾壓過境,小小一只細尾獴,應該都被踩到泥土深堆裏了,怎麽可能還找得到。

“別說是你們細尾獴,就是非洲獅,遇上野牛群狂奔,也很容易被踩死。”

張朝陽想到自己之前看的一個紀錄片,一頭餓極了的非洲獅想要捕獵,看中了一頭落單的小野牛,然而不幸的是,它遇上了野牛群狂奔,小野牛沒有捕到,自己反而慘死在野牛群的牛蹄之下。

事後鏡頭對準那個畫面,強大的草原之王非洲獅,全身肋骨幾乎都被踩斷了,最後成為一群斑鬣狗的口中食。

方澄也將這一擔心說出來,並叮囑張朝陽,“盡量不要靠近野牛群,我們先遠距離確定目標,選擇體型中等的健康野牛,受傷或者帶著小牛的母牛,更具有攻擊性。”

“那落單的呢?”張朝陽忍不住問:“落單的野牛會不會更好做觀察?”

方澄卻笑了,“落單的野牛極易成為食肉動物的目標,你想現在就遇上非洲獅,又或者想要看一看成群結隊的斑鬣狗捕獵行動?”

作者有話說:

注:[1]內容來源於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