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潛心修法(第3/3頁)

且和往年相比,讓這些長期待在百船水塢中的道人們感到詫異的是,往年新晉道士們都是分成兩股周遊道宮,而今年卻是合流在了一塊兒。

“稀奇古怪,五大家族的人今兒怎的怎麽有閑情,跟著幾個泥腿子跑來跑去?”

“有甚好看的,一個個飛來飛去的,掉下裏砸中人才有意思!”……

形形色色的人品頭論足著。

經過這一番折騰,即便是早就已經對道宮有所耳聞的新晉道士,依舊是就此對洱海道宮的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而對於許道這等外來戶,其作用更大,讓他知曉了整個洱海道宮運轉的流程,以及找到了自個暫時安穩度日的法子。

正如許道此前所了解的,洱海道宮最初只是吳國朝廷的一處道人學堂,後來才逐漸的超然於朝廷外,並淩駕與朝廷之上。

其內裏的狀況也近似於許道前世的大學學堂,慕道之人只需繳納道資,即可成為道童,獲得相關的道法典籍,且任意去留。

煉氣道徒則需要拜道士為師,有一定的門檻,如此才能加入或是繼續留在道宮中享受種種便利。

以上兩種狀況都有一定的年限規定,潛力耗盡者會被勸出道宮,導致道宮中的道童、道徒數目氣質都平穩恒定,後者才數千。

而築基境界的道士加入之後,並非是以弟子的身份,而是以後來者、講師的身份加入其中,諸個道士地位平等,以便於互通有互、共參大道。

只是因為實力和修為的不同,這才分化出了等級和陣營。

也就是說,許道除了需要嚴格遵循道宮中的少數禁令外,除了金丹道師,無人可以號令、命令於他。

至於禁令是甚,其早在道士們形成命牌時便已經種下,許道雖然漏了,但他旁敲側擊後發現,禁令並非苛責的規定,大體是圍繞嚴禁叛道、不可私傳道宮法門、不可屠戮同門三點而設。

甚至都沒有設定不可脫離、謹遵道令等規矩,只要不是存心想要叛道、屠戮同門之人,壓根不用在意。

如此寬松且優渥的修道環境,讓終於得入道宮的許道倍感欣慰。

等在法司殿中領了依據命牌形成的身份憑證——道宮法箓,登壇授法完畢,今後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他便都已經道宮中人,享有整個吳國的尊崇。

即便五詔部族的道士想要害他,也得借助他人之手,至少是不可親自對他下殺手。

如此狀況使得許道就算是打殺了雷詔道士,一等他成為道宮的道士,身旁卻忽地就平靜下來,風平浪靜。

他自己自然也不會非要和五詔部族結仇,其借著難得的安穩日子,在道宮中廣交朋友,翻閱道書,潛心修行起來。

如此一安定,便安定了一兩年的時間。